子夜曲

苏台新柳金婆娑,西山塞蘸西江波。

台端女儿春思多,镜中巧蹙双青蛾。

凤衾香残鸳梦促,瘦损腰肢无一束。

花开花落向琐窗,芳春速去多匆忙。

郎归不功果何似,肠断飞来双燕子。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子夜曲》由明代诗人徐庸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细腻景象的画面。

首先,“苏台新柳金婆娑,西山塞蘸西江波。”这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苏台边新长的柳树在金色阳光下婆娑起舞的景象,同时将视线转向远处,西山的轮廓仿佛蘸染了西江的波光,营造出一幅壮丽而宁静的山水画卷。

接着,“台端女儿春思多,镜中巧蹙双青蛾。”诗人将视角转向一位端坐于台端的女儿,她的心中充满了春天的思绪,镜中的她眉头轻蹙,仿佛在思考着什么,细节之处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细腻。

“凤衾香残鸳梦促,瘦损腰肢无一束。”这两句进一步深入描绘了这位女子的生活状态。她曾经拥有的美好梦境(鸳鸯梦)如今已随凤衾的香气消散,生活中的压力和思念让她日渐消瘦,连腰肢都失去了原有的曲线。

“花开花落向琐窗,芳春速去多匆忙。”春天的花朵在琐窗前交替开放与凋谢,象征着时光的匆匆流逝,春天的美好转瞬即逝,让人感到时间的紧迫。

最后,“郎归不功果何似,肠断飞来双燕子。”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询问着那位未归的郎君,他的归来是否能带来希望与安慰?此时,飞来的双燕似乎触动了她的心弦,燕子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暗示了对爱情的期待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女子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512)

徐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周巽发

濂溪本一水,分派来吴门。

汪洋千载间,鼻祖又耳孙。

多君振先烈,诗书久燖温。

上□孔孟心,下究性理根。

文章一挥洒,日露先吐吞。

清风忽播扬,声名满乾坤。

兹登古稀年,体健目不昏。

仲春遇华诞,设燕开酒樽。

淑景致和气,馨香送兰荪。

宾朋共称贺,词正道谊存。

人生岂偶然,总沐上帝恩。

期颐享遐算,仁寿见鲁论。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元]韵

送卢廷佐还金陵得印字

君家出陈留,乃是商□令。

父祖寓京华,于时正髫龀。

为儿喜不凡,读书负英俊。

群经与诸史,宰割若芒刃。

百鍊求至精,久磨能不磷。

一朝献文章,四海声名振。

金榜虽未题,留心特登进。

祖茔在吴山,桧柏清以润。

拜扫独来远,归帆趁风顺。

移孝可为忠,方今似尧舜。

鲸飞演澥阔,鱼化风雷迅。

春满杏园花,期看时题印。

形式: 乐府曲辞

恬澹斋

锦绣徒适体,膏粱徒适口。

荣禄岂长恃,金玉岂长守。

达人贵恬澹,恬澹乃悠久。

赵君宋宗室,德义抱深厚。

为斋扁其名,乐然真可取。

行之能不渝,圣贤可为友。

仁心不外此,于焉致眉寿。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梦萱堂

春萱茂花叶,挹之有馨香。

秋露一朝至,忘忧忧不忘。

昔者既蕃衍,母也乐且康。

今者既凋瘁,母也嗟云亡。

见萱如见母,三复增悲伤。

悲伤牵梦寐,觉来屡惊惶。

难将一寸心,可以酬春阳。

孝子存孝思,揭名向高堂。

昊天思罔极,岁月其久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