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老弟寄示雪诗倡和已成轴矣因次韵(其三)

飞洒羞明不肯朝,徘徊待伴未全消。

将花著袂元无迹,认柳吹绵别有条。

璧月半规开水面,玉龙千丈转山腰。

玄冥已自呈三白,青帝何须又一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花瓣飘洒在清晨不愿露面,独自等待同伴尚未消散。
花朵附着衣裳不留痕迹,认出柳絮漫天飞舞有其规律。
如镜的半圆月亮映照水面,长长的玉龙般瀑布绕山腰转动。
黑夜已经显露出三分白雪,春天的青帝又何必再增添一场飘雪呢。

注释

飞洒:飘落。
羞明:不愿在明亮时。
朝:早晨。
徘徊:犹豫不决。
待伴:等待同伴。
元:本来。
无迹:没有痕迹。
认柳:辨识柳絮。
吹绵:吹起的棉絮。
璧月:明亮的月亮。
半规:半圆形。
水面:湖面或水面。
玉龙:形容瀑布。
千丈:极长。
转山腰:绕过山腰。
玄冥:黑夜或冬神。
三白:三分白雪。
青帝:春天的主宰。
飘:飘落。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冬日雪景,诗人虞俦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雪花的动态美。首句“飞洒羞明不肯朝”形象地写出雪花在黎明时分悄然飘落,不愿打扰明亮的世界。次句“徘徊待伴未全消”则展现出雪花轻盈的姿态,它们在空中飘舞,等待同伴汇聚成更大的规模。

“将花著袂元无迹,认柳吹绵别有条”这两句通过比喻,形容雪花轻轻附着在衣袂上,不留痕迹,而飘过柳树时,仿佛在编织出独特的图案。诗人运用“璧月半规”和“玉龙千丈”来描绘雪后的景色,如弯月倒映在水面,长长的雪线在山腰盘旋,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玄冥已自呈三白,青帝何须又一飘”中,“玄冥”是北方冬神,这里指雪的降临;“青帝”则是春天之神,诗人说即使春天来临,雪花也不愿离去,再次飘洒,增添了冬日的韵味。

整体来看,虞俦的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展现了雪的纯洁与静美,表达了对冬日景象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868)

虞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玉溪梅株柯殊绝宣和间用事者尝图以进竟不报今乃弃置蔬畦摧折憔悴有可怜之态昨陪诸公往观共叹其不遇且约盛开时携壶酒为醉赏之适因循又不果因用韵吊之

玉溪得得探芳期,孤负诗人尽醉归。

消息向来空驿使,画图老去惜明妃。

香魂月堕惊春梦,翠袖天寒怯暮晖。

蜂蝶卑凡浑省识,良迷桃李趁狂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用山门记游韵赋酴醾简林子长不蒙宠和岂不复作书生调度耶因以诗督之

袅娜柔条不自持,锁窗深处最相宜。

试教纤手簪双鬓,莫遣新愁上两眉。

子建洛神空有赋,乐天杨柳可无诗。

为君唤起温柔梦,春草池塘日正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用韵和仲兄

鼯鼠相将五技穷,东来岁月太匆匆。

冷官敢恨知音少,直道难教与俗同。

翻忆对床听夜雨,不堪举扇障西风。

诗来唤起还家梦,目断成行天际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用韵赋岁暮田家叹闻之者足以戒也

催科里正莫频频,望麦登场更浃旬。

纨裤向来无饿死,黄冠此去罢迎神。

田间作苦谁怜汝,天上调元合有人。

自叹农家消底物,百金斗米便回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