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怀古十咏(其一)南楼

凭暖朱栏醉已酥,楼前眼缬望中疏。

汉阳草树看来短,淮岸渔家淡欲无。

薄暮鸦翻千点墨,晴空雁草数行书。

多情庾亮吟魂远,风泛芦花秋满湖。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倚着温暖的朱红栏杆已经微醺,楼前的视线穿过稀疏的云雾。
汉阳的草木在眼中显得矮小,淮河岸边的渔家几乎难以察觉。
傍晚时分,乌鸦像墨点般翻飞,晴朗天空中的大雁像书写在天边的诗行。
庾亮多情,他的吟诵声似乎飘向远方,湖面上的芦花随风摇曳,秋意正浓。

注释

暖:温暖。
朱栏:红色的栏杆。
眼缬:模糊的视线。
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一带。
淮岸:淮河岸边。
薄暮:傍晚。
鸦翻:乌鸦翻飞。
庾亮:东晋名臣,此处借其形象表达情感。
芦花:秋季开花的芦苇。
秋满湖:秋天的湖面充满秋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懒懒情调的江南水乡图。开篇“凭暖朱栏醉已酥,楼前眼缬望中疏”写出了诗人在温暖的阳光下倚靠着红色的栏杆饮酒至酣醉,目光模糊地向远处眺望,但看到的景物却又显得稀疏。接下来“汉阳草树看来短,淮岸渔家淡欲无”则是描绘了汉阳城外的草木不高,淮河岸边渔家的生活平淡而没有过多的欲望。

中间两句“薄暮鸦翻千点墨,晴空雁草数行书”形象地将晚霞中的乌鸦比作在天空中飞舞的笔触,将清澈的云端与飘逸的雁队相提并论,如同写字一般自如。

末了“多情庾亮吟魂远,风泛芦花秋满湖”则是诗人表达对古代文学家庾信(庾信又名庾亮)的怀念之情。庾信擅长咏叹古迹,诗中写他“吟魂远”,意指他的诗词能将人的思绪带向遥远的地方。最后一句则是描写秋风吹过芦花,使湖面上满布着秋的气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古人怀念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武昌怀古十咏(其二)黄鹤楼

白云黄鹤迹成遗,何独当年丁令威。

洞里不知朝市改,人间再到子孙非。

笛声吹断秋江黯,月影飞来夜漏稀。

大醉倚楼呼费袆,蓬莱山下几斜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武昌怀古十咏(其八)鹦鹉洲

无人为叫祢平原,表祖粗人岂识文。

鹤在鸡群怀月露,豹将虎变欠风云。

凤凰池上才方酒,鹦鹉洲边已自坟。

道大不容才见忌,渔阳挝断不堪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泊头圆照堂

脱白来求法,披缁去出家。

此心如水月,结屋老烟霞。

翠长真如竹,黄开般若花。

寄言刘铁磨,自识赵州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知足轩

得陇还为望蜀谋,贪心来往似江潮。

谁知一死乃所欠,若曰四休渠不消。

田氏三千人食客,元家八百斛胡椒。

更烹侍妾充殽馔,何事贫颜但一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