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春夜病中听雨

晚风厉。十二帘拢垂地。

灯忽暗,不许结花,镇日撩人有何喜。小鬟熏素被。

耿耿全无睡意。

帘纤雨,却又打窗,问道三更过还未。寻思转无味。

怎偏我逢春,愁病相继。红桥曲巷迷征骑。

曾持酒低劝,写词偷和,宝钗拨火人半醉。

恁时节将睡。憔悴。更腰细。那枕上莺声,何日相慰。

枝头春色今馀几。怕粉蕊湮透,檀心滴碎。

苍天何恨,也有恁,许多泪。

形式: 词牌: 兰陵王

鉴赏

这首《兰陵王·春夜病中听雨》描绘了一个病中人在春夜听雨的情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深沉的思绪。

首先,“晚风厉”一句,点明了时间背景,晚风吹得猛烈,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雨势。接着,“十二帘拢垂地”,描写了室内环境,窗帘垂下,营造出一种封闭、静谧的空间感。“灯忽暗”,暗示夜晚的降临,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听雨场景提供了背景。

“不许结花,镇日撩人有何喜。”这一句通过反问,表达了对日常琐事的厌倦,即使是在美好的春日里,也难以从中找到乐趣。接着,“小鬟熏素被”,描述了病中人物的细微动作,通过小鬟为病人准备温暖的被褥,体现了对病人的关怀与照顾。

“耿耿全无睡意”,表现了病中人物内心的烦躁与不安,难以入眠。窗外的“帘纤雨”,不仅增加了环境的氛围,也引发了人物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问道三更过还未”,通过询问时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与无奈。

“寻思转无味”,进一步深化了人物的情绪,面对病痛与生活的困境,思考变得毫无意义。接下来,“怎偏我逢春,愁病相继”,表达了对春天美好却伴随病痛的无奈与哀叹。

“红桥曲巷迷征骑”,通过描绘红桥与曲巷的景象,展现了病中人物对外界世界的想象与向往,但现实却是“曾持酒低劝,写词偷和,宝钗拨火人半醉”。这句通过回忆过去欢乐的场景,反衬出当前病痛中的孤独与寂寞。

“恁时节将睡,憔悴。更腰细。”表达了病痛对身体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身心疲惫与憔悴。最后,“那枕上莺声,何日相慰”,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有温暖的声音给予安慰。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病中人物在春夜听雨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挣扎,情感丰富而深刻。

收录诗词(230)

沈谦(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多丽.忆吴门旧游

记当时,多情初会金昌。

但盈眸、都称佳丽,输伊真色生香。

况知音、能翻旧曲,偏爱好、屡换新妆。

几岁抛家,今年避客,半垂银袖倚迥廊。

喜偶遇、无因却走,含笑道胜常。

参差见、如嫌蝶粉,未退蜂黄。

漫携樽、溪山销暑,含愁曾吊真娘。

翠鬟倾、人簪茉莉,红裙脱、自裹鸳鸯。

月底牵裾,河干解缆,风流赢得断柔肠。

想楼外、重重烟树,依旧下斜阳。

空回首、五湖人远,风雪苍茫。

形式: 词牌: 多丽

六州歌头.凤凰山吊南宋行宫

烟销艮岳,一马却浮江。南渡事,真草草,寓钱唐。

正苍黄。

怎爱湖山秀,新歌竞,离宫起,将二帝,冰天苦,竟相忘。

恸哭朱仙三字,成疑狱,自弃封疆。

反半湖灯火,蟋蟀当平章。播越堪伤。遂销亡。

空馀五寺。山钟歇,悲辇路,草荒荒。

子规叫,精灵出,景凄凉。泪沾裳。

回忆骑驴笑,厓山远,断归航。

西湖上,却依旧,奏笙簧。

闻道鹤归华表,城郭是,人去何方。

恨东风一夜,吹变几沧桑。满地斜阳。

形式: 词牌: 六州歌头

宝鼎现.月夜泛临平湖,同三兄羽阶、潘生云赤、男圣昭赋

烟涛暗拥,远岫微露,深幽无极。

谁忽把、纤阿推上,皓彩团团生几席。

吹锦烛、正徐开画舫,莫奏中流哀笛。

喜寂寞、鱼龙夜静,上下水天俱碧。

宝鼎今日犹争唱,赤乌人、尽去无迹。

叹尔汝、一杯相劝,青盖如烟何处觅。

唤不醒、醉临春千尺,降作佛奴何益。

便痛剪、娇娥云髻,怎救胭脂狼藉。

词客为欢,且游赏、漫辞涓滴。

羡沙边鸥鹭,不管人间今昔。露下翠幕轻寒隔。

山玉颓无力。拥绣被、早是鸡鸣,斗柄垂垂堪摘。

形式: 词牌: 宝鼎现

九重春色.春闺

正金钩低控绣帐,绛台尚摇银烛。

莺睍睆、飞上碧桃枝,画帘薄、微通朝旭。

又隐隐、递钥声相续。

惊好梦、鬟敧堆线,争如我、怕见菱花,才一夜、暗销香玉。

妆成小立屏山矗。树荫朱栏,燕飞华屋。

教人两眉频蹙。看晴丝露蕊,时暗相触。

芳池水正溢。垂杨外、任倒了秋千,慵蹴泥素袜。

石上红苔,倚翠袖、粉沾新竹。

漫书题、鱼茧半纸,泪湿凤罗千幅。

岂伤春、常苦病缠绵,似三起三眠蚕熟。

斜日坠、愈增幽独。

登小阁、目断云山万里,归期难卜。

倩杜宇、为我催促。蝶和蜂、尚惜韶光晚,抱花自宿。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