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又是故山好,谁教轻别家。

带来衣典尽,所拟事全差。

诗债随时解,房金累月赊。

客怀元自苦,不涉听吹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又是那熟悉的故乡山水,为何轻易离家远行。
衣物典当一空,原计划的事却全然偏离。
诗债虽多,我随时尽力偿还,房租却拖欠了数月。
客居他乡本就辛苦,更不愿听到凄凉的胡笳声。

注释

故山:故乡的山。
轻别:轻易告别。
衣典:衣物典当。
事全差:计划完全偏离。
诗债:未还的诗债。
房金:房租。
赊:拖欠。
客怀:在外的心情。
吹笳:吹奏胡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侯畐的《长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在外漂泊的艰辛。首句“又是故山好”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感叹家乡的美好。然而,“谁教轻别家”则揭示了诗人离家出走的无奈和对轻易离开家的后悔。

接下来的两句“带来衣典尽,所拟事全差”描绘了诗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典当衣物,原本计划的事情也未能如愿,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和计划的落空。诗人通过“诗债随时解,房金累月赊”进一步展示了经济上的困境,写出了他为了偿还债务而长期拖欠房租的境况。

最后两句“客怀元自苦,不涉听吹笳”,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出在外为客的辛酸与孤独,提到听到胡笳之声更增添了思乡之情,但诗人并未直接提及,而是以“不涉听吹笳”委婉地传达了这份苦涩。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诗人远离家乡、生活困顿的境遇,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坚韧而又感伤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7)

侯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三贡于乡,两试转运司,皆第一,进礼部考试,未取,弃文习武。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以武举出仕,历任合浦县尉(今属广西)、柳城(今广西柳州)知县、卫步军司干办公事、侍卫马军行司计议官等职。宝祐五年(1257年),调任海州(今连云港)通判兼河南府计议官。次年十一月,叛将李松寿(降元后改名李璮)割据山东,引兵突击涟水、泗州一带,畐率部抗击,众寡不敌,英勇牺牲,终年55岁

  • 字:道子
  • 号:霜崖
  • 籍贯:宋朝时期浙江省乐清市缑山(今属蒲岐镇)
  • 生卒年:1204年—1258年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

十二封章,三千里路。当年走遍东西府。

时人莫讶出都忙,官家送我归乡去。

三诏出山,一言悟主。古人料得皆虚语。

太平朝野总多欢,江湖幸有宽闲处。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茅山书院

精舍依岩壑,萧条自卜居。

山花红踯躅,庭树绿栟榈。

荷锸朝芸陇,分镫夜读书。

浮云苍狗幻,一笑不关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凤凰台上忆吹箫(其四)蜡梅用前韵

浅染霓裳,轻匀汉额,巫山行雨方还。

最好是、肌香蜡莹,萼嫩红乾。

曾见金钟在列,钧天罢、笋簴都闲。

妖饶似,晓镜乍开,绿沁眉山。

休夸瘦枝疏影,湘裙窄、一钩龙麝随鞍。

便更做、山人倦赏,畏冷无欢。

争奈冰瓯彩笔,题诗处、珠琲斓斑。

清宵永,相对莫放杯寒。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其二)再用韵赠黄宰

尘暗双凫,菊明山径,何妨倦羽知还。

最好是,诗翁醉后,瓶罄罍乾。

一笑东风打耳,心无竞、远与春闲。

时时地,觅伴访梅,寻胜登山。

清时俊材定用,看捧诏春郊,月露濡鞍。

况表识、买臣贵骨,琴瑟逾欢。

好向玉堂视草,金章映、莱子衣斑。

山人去,蕙帐夜雨空寒。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