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游泗洲

浊流一千里,快泻如建瓴。

解舟东湾桥,昼夜不得停。

忽惊万顷碧,一举当眼青。

自推舴艋窗,出步杨柳汀。

精神觉萧散,鹤雏生翅翎。

僧伽坐阅世,层崖登青冥。

生涯亦何有,随处悬盂瓶。

洗心依老宿,湛意终残经。

回头大梁梦,尘迹俱凋零。

余亦厌久客,行趁东扬舲。

会宿淮山阳,话此遭熏蒸。

看君新句法,霜刀新发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僧人游历泗洲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首句“浊流一千里,快泻如建瓴”以奔腾的水流起兴,形象地展现了泗洲水势的壮阔与气势的磅礴。接着,“解舟东湾桥,昼夜不得停”则通过舟行的忙碌,暗示了僧人旅程的匆忙与不可预知。

“忽惊万顷碧,一举当眼青”两句,诗人突然被眼前的碧波所震撼,碧绿的水面在阳光下泛着青光,展现出泗洲水色之美。接下来,“自推舴艋窗,出步杨柳汀”描绘了僧人乘坐小船,踏着轻盈的步伐,穿行于杨柳掩映的河岸,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精神觉萧散,鹤雏生翅翎”则借鹤雏展翅比喻僧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暗示了僧人旅途中的心灵解放。随后,“僧伽坐阅世,层崖登青冥”通过僧伽(和尚)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敬畏,以及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生涯亦何有,随处悬盂瓶”体现了僧人的生活简朴,随遇而安,即使在旅途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最后,“洗心依老宿,湛意终残经”表达了僧人寻求心灵净化,与高僧交流,深入佛学经典的修行过程。

“回头大梁梦,尘迹俱凋零”则暗示了僧人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与放下,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暂时告别。最后一句“余亦厌久客,行趁东扬舲”表达了诗人对长久漂泊的厌倦,渴望与僧人一同东行,寻找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泗洲水景的描绘,以及对僧人旅途与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僧人修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漂泊生活的反思与渴望安定的心境。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余过山谷时方睡觉且以所梦告余命赋诗因拟长吉作春梦谣

芭蕉莫寒心欲折,密烛华光清夜白。

春风吹梦正扶摇,□高堕落银蟾穴。

青鸾睡稳云委地,桂叶初齐香不□。

千门万户金碧开,时时忽见如花妾。

心清别殿闻□□,觉来殷枕哀怨声。

月廊花影无人问,金鸭香消风□□。

形式: 古风

郭祐之太尉试新龙团索诗

政和官焙雨前贡,苍璧密云盘小凤。

京华谁致建溪春,睿思分赐君恩重。

绿杨院落春昼永,碧砌飞花深一寸。

门下宾朋还毕集,碾声惊破南窗梦。

高情爱客手自试,春雾脚萦雪花涌。

聚观诗胆已开张,欲啜睡魔先震恐。

我有僧中富贵缘,此会风流真法供。

定花磁盂何足道,分尝但欠纤纤捧。

七杯清风生两腋,月胁澄魂谁与共。

戏将妙语敌甘寒,诗成一吊卢仝冢。

形式: 古风

戒坛院东坡枯木张嘉夫妙墨童子告以僧不在不可见作此示汪履道

雪里壁间枯木枝,东坡戏作无声诗。

霅川谪仙亦豪放,酒阑为吐烟云词。

闹传秀色绝今古,正如四月出盆丝。

老僧遮护不许见,敲门游客遭慢欺。

我来拟看亦乘兴,兴尽却还君勿嗤。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次韵太学茂千之

君诗清绝若冰壶,读之六月失烦暑。

我虽好吟无逸才,空有千篇俗于土。

料君肺肠饱清秋,驭风骑气无何游。

投毫欲和先噪吻,诗源悭涩劳披搜。

吾庐题者遍今古,今古当以君为优。

我今即死且无愧,先生未识真吾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