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辂院叔过山庐意行甚适夜过半乃知醉卧山中而亲友或去或留因借渊明时运暮春篇一笑(其二)

摩肩趋利,市门之朝。夷然抱关,市也亦郊。

一念静躁,悬隔壤霄。旱火禾焚,实焮我苗。

饮冰内热,其何能濯。大播眯昧,近或弗瞩。

我有至境,反观内足。寂寞宽閒,自得其乐。

茫茫禹迹,海岱淮沂。游子倦矣,故乡如归。

牛羊在野,举肱一挥。既入其苙,夫又何追。

八荒我闼,天地我庐。六凿何有,一席晏如。

西风篱落,剥枣断壶。静以观复,闭户者予。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感悟。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市井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进行对比,揭示了内心的平静对于生活的重要性。诗人通过“饮冰内热”表达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大播眯昧,近或弗瞩”则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与疏离感。

接着,诗人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境界——“我有至境,反观内足”,强调了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满足。在“寂寞宽閒,自得其乐”的描述中,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自我享受的生活状态。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茫茫禹迹,海岱淮沂”、“西风篱落,剥枣断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向往。

最后,诗人通过“游子倦矣,故乡如归”表达了对回归内心家园的渴望,以及对友情与亲情的复杂情感。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本质的探索与反思,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平衡追求。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山水图

凝尘不去鼠行几,划见巨然与千里。

修眉拂略远意开,碎点孤烟树如荠。

髯龙郁郁新翠摇,我觉郑公殊妩媚。

悬知自是栋梁具,岁晚霜雪须饱试。

旧闻北岳钟冱寒,长松造天冰裂地。

苍皮玉骨不受冻,礧砢千丈世绝拟。

谁能为我试貌取,奇姿伟状来眼底。

张君平生饫所见,雅复爱此秀而美。

虽然莫作差池观,老壮险夷同一致。

形式: 古风

凤凰山涧石图

南湖山人小戏剧,夜半钧天闻拊击。

音节疏宕凤起舞,至今笋簴遗枞业。

君来访古用此时,地老天荒何处觅。

矻矻渡尽涧与冈,确荦径微予趾棘。

重华忽已三千载,凤鸟一去无消息。

石兮石兮奈尔何,搔首湖漘徒伫立。

群仙拍手相劳苦,但知簸空吸寒碧。

殷勤问翁今何如,方瞳炯炯映丹颊。

颇记三生石上无,读书双趺雨苔涩。

归来举似翁一笑,飞鸿踏雪那可忆。

子其为我谢群仙,不妨天游复八极。

袖中行记真画图,留向人间作奇特。

形式: 古风

题洪崖先生出市图

洪崖先生住何许,支离拥肿之为伍。

萧然行李偶出市,束书瓢剑略可数。

自谓生在三皇前,野鹿标枝何太古。

当时但以结绳治,书中正复作何语。

舆马络头亦复来,雪精胡为絷绁具。

只呼张老无不可,面谩三郎直戏侮。

承平无事相娱嬉,力追遐风来湛露。

一朝恍惚思草昧,此意似已厌繁膴。

千村万落荆杞生,宛是洪荒一风土。

袖中纸驴不吃草,拍手还向洪崖去。

形式: 古风

王维画孟浩然骑驴图

穷浩然,老摩诘,平生交情两莫逆。

也曾携去宿禁中,堪笑诗人命奇薄。

只应寂莫归旧庐,此翁殷勤殊未足。

作诗借问襄阳老,诗中犹苦忆孟六。

悠悠江汉经几秋,一夕神交如在目。

分明写出骑驴图,丰度散朗貌清淑。

更有个倜一片心,不是相知那得貌。

行行复行向何许,酸风吹驴耳卓朔。

向来十上困旅尘,驴饥拒地愁向洛。

不如乘舆且田园,万山亭前大堤曲。

鳊鱼正肥甘蔗美,鸡黍可具杨梅熟。

一樽相与寿先生,醉归勿遣驴失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