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剌木御史还台索诗二绝为别(其一)

曾此观风惯土风,老榕能识旧花骢。

如何又踏秦淮月,不待炎州荔子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程钜夫所作的《忽剌木御史还台索诗二绝为别(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通过“老榕”、“旧花骢”、“秦淮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怀旧而又略带离愁的氛围。

首句“曾此观风惯土风”,点明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熟悉和习惯,这里的“风”既指当地的风俗习惯,也暗含了诗人与这个地方深厚的情感联系。接着,“老榕能识旧花骢”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老榕树赋予了识别旧日事物的能力,形象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老榕树见证了岁月的更迭,而“旧花骢”则可能是诗人曾经熟悉的马匹,两者共同构成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

后两句“如何又踏秦淮月,不待炎州荔子红”,则将场景转换到了另一个地方——秦淮河畔,暗示了友人即将前往的地方。诗人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一种不舍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旅途的关切。最后一句“不待炎州荔子红”则是一种委婉的祝愿,希望友人在炎州能够享受到美好的生活,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分别的无奈和伤感。

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含蓄,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蕴含了淡淡的离愁别绪。

收录诗词(61)

程钜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又号远斋。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元朝名臣、文学家。少与吴澄同门。南宋末年,随叔父降元,入为质子。因受元世祖赏识,累迁至集贤直学士,并参与编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

  • 号:雪楼
  • 籍贯:建昌(今江西南城)
  • 生卒年:1249年—1318年

相关古诗词

忽剌木御史还台索诗二绝为别(其二)

耆硕堂堂集柏端,定应问俗及闽山。

为言部使无功状,减却吟诗一半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寅夫示再登鼓山四诗仆虽不获同游然来诗不可虚辱次韵奉谢且致归班之饯(其一)

胜处心知只耳闻,却因君句得奇芬。

海天昏黑龙行雨,楼阁青红蜃吐云。

仙境烟霞从痼疾,诗家风月要平分。

悠然佳兴谁能败?俗吏当前自纠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寅夫示再登鼓山四诗仆虽不获同游然来诗不可虚辱次韵奉谢且致归班之饯(其二)

眼前培塿足萦缠,去去瀛洲大洞天。

一息南溟能几月,再行东海定何年?

江淮巨浪千堆雪,榆柳中原万里烟。

解视归装还不俗,有诗曾酌瘴乡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寅夫晚凉感事

初夏微风作嫩凉,伤春一夜鬓毛苍。

红芳寂历午阴绿,白昼须臾晚照黄。

溅泪露葵空滴滴,锁愁烟柳自行行。

绝怜熠耀仓庚羽,曾带千门丽日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