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

病馀身世淡无情,但觉春来暖渐生。

送客出门花已谢,问知昨日是清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愈后对世事淡然的态度,以及对春天温暖气息逐渐复苏的感受。通过“春来暖渐生”这一句,诗人细腻地捕捉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微妙变化,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病馀身世淡无情”,开篇即透露出诗人经历病痛后的身心状态,似乎在病痛的洗礼下,对世事有了更为超脱和淡然的看法。这种淡然并非冷漠,而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平静与释然,是对人生百态的一种深刻理解与接纳。

“但觉春来暖渐生”,紧随其后的一句则将笔触转向自然界的春天景象。这里的“暖渐生”不仅指温度的上升,更蕴含着生命的力量和希望的萌发。诗人通过“春来”与“暖渐生”的联系,巧妙地表达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美丽,更是心灵上的慰藉与鼓舞。

“送客出门花已谢”,这句描绘了一幅春日送别的情景。花开花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在送别之际,花已凋谢,既是对离别的感伤,也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沉溺于哀愁之中,而是继续前行。

“问知昨日是清明”,最后一句点明了时间背景——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会祭扫先人墓地,缅怀逝去的亲人。诗人在此处提到清明,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暗示了对生命、时间与记忆的思考。通过询问得知今天是清明,诗人或许是在提醒自己,无论生活如何变迁,对过去的怀念与珍惜不应减少,反而应该更加深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人生起伏时的超然态度。通过春日的景色和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越表面现象、直抵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今月

今月柴关几客来,拟从屐齿数莓苔。

求文道士花前至,载酒门生雨后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山家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溪上

坐久苍苔如见侵,携筇随水就轻阴。

松风自厌滩声小,云影旋移山色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西郊

偶因访客出西城,一色寒芜满意平。

行过溪桥尝脚力,招来野老问山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