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罗氏百岁母之明日主人举酒客张千载心赋诗某喜赞不自已见之趁韵

翠微三岛近,画阁五云横。

春水鸥声滑,夕阳鸦背明。

尊前持一笑,花下卧馀酲。

曾见瑶池母,不为虚此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翠绿的山色接近三座小岛,画栋楼阁上空五色彩云横跨。
春天的水面鸥鸣悠扬,夕阳映照下乌鸦的背影格外明亮。
杯中举杯笑对人生,花丛下我醉卧余醉未消。
我曾有幸见过瑶池仙女,此生不虚度。

注释

翠微:青翠的山色。
三岛:三个小岛。
画阁:彩绘的楼阁。
五云:五彩祥云。
春水:春天的水面。
鸥声:鸥鸟的叫声。
滑:悠扬。
鸦背:乌鸦的背部。
尊前:酒杯之前。
一笑:欢笑。
馀酲:残留的醉意。
瑶池: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池塘,常指仙境。
母:仙女。
虚此生:虚度此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景。开篇“翠微三岛近,画阁五云横”展现了一个宁静美丽的自然环境,其中翠绿的微小岛屿与远处的云彩相映衬,营造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意境。

接着,“春水鸥声滑,夕阳鸦背明”则捕捉到了四季更迭中的生动画面。春天的河水潺潺流过,小船上的鸥鸟鸣叫声随之传来,而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照在乌鸦的身上,使其背部呈现出金色的光泽。这两句诗通过对声音和光影的细腻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尊前持一笑,花下卧馀酲”这两句则转向内心世界的抒情。诗人在长者的面前以微笑示好,展现了一种谦逊和敬意;而在花丛中小憩,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曾见瑶池母,不为虚此生”这两句则充满了超自然和神话色彩。瑶池即是道教中的仙境,而瑶池之母则是掌管仙界之母。诗人通过提及自己曾经见过这样的仙界之母,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宇宙的深刻理解,以及不愿将此生虚度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一种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某叨臬衡湘蒙恩以便郡归养肯斋大卿实寓衡我十年前邦君也一再见间即分南北五言启之所以致今旧雨缱绻云

潇湘一夜雨,湖海十年云。

相见皆成老,重逢便作分。

啼鹃春浩荡,回雁晓殷勤。

江阔人方健,月明思对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贵卿

天高并地迥,与子独牢愁。

初作燕齐客,今为淮海游。

半生谁俯仰,一死共沉浮。

我视君年长,相看比惠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赴阙

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役役惭金注,悠悠叹瓦全。

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人往湖南

雁拖秋月洞庭边,客路凄凉野菊天。

云隔酒尊横北海,风吹诗史落西川。

夜深鬼火千山雪,春后鹃花一树烟。

为我祝融峰上看,朝暾白处礼蓬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