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赠上官令

洞庭春水静,楚山气雄劲。

欲言世上清,不敌巴陵令。

山深多猿啸,水涸纵鳞泳。

牛刀有馀闲,尽入安仁咏。

形式: 古风 押[敬]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名为《奉赠上官令》。沈辽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官员的赞誉而著称。在这首诗中,他以洞庭湖的春水与楚山的雄壮景象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对上官令这一官员的赞美。

首句“洞庭春水静”,描绘了洞庭湖在春天时水面平静如镜的美景,暗示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接着,“楚山气雄劲”则通过楚山的雄伟气势,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力量。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壮阔,也为后文的赞美铺垫了基调。

“欲言世上清,不敌巴陵令。”这两句诗转而赞美上官令,表达了对这位官员清正廉洁品质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巴陵令”可能是指上官令的官职或其治理的地方,诗人认为上官令的清正不仅超越了世间一般的清廉,甚至可以与洞庭湖的清澈和楚山的雄劲相媲美。

接下来,“山深多猿啸,水涸纵鳞泳。”这两句继续描绘自然景观,同时暗喻上官令的治理效果。山中的猿猴在深山中自由鸣叫,象征着上官令的政策让百姓生活安宁;即使在干旱季节,鱼儿仍能在水中畅游,寓意上官令的措施保障了民生,即使在困难时期也能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最后,“牛刀有馀闲,尽入安仁咏。”这里的“牛刀”比喻上官令的才能和职位,暗示他虽身居高位,却仍有余力去处理政务之外的事情。而“安仁咏”则是引用了汉代文学家班固的诗句,原意是赞扬班固的才华横溢,这里用来赞美上官令不仅在政务上有卓越表现,还能在文学创作上留下佳作,展现出他的多才多艺。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上官令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社会景象的向往以及对优秀官员的崇高敬意。沈辽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善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美感,也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示

不识南宗与北宗,欲齐得丧已非通。

若将直指生为梦,便可偏知色是空。

莫为严周驰诞说,欲轻摩诘作衰翁。

古人言句真刍狗,天外秋来有信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代诸生送黄镇判官

潇湘秋水涨山阿,小驻归舟绿玉波。

翰苑主人青眼在,湘南使者荐书多。

庭中紫诏迎纶綍,道上黄花醉叵罗。

贱客十年京国梦,恨无羽翼从鸣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赠送卢总赴调

山东卢翁旧儒者,少年久客都城下。

先朝数因春官荐,投袂攀鞍学弓马。

大黄六钧猿臂挽,武库官箭长分靶。

横门较艺在第一,武士贾勇来相迓。

天子临观虎豹群,弓满不苦何由化。

固知穷达不在我,乞得参军何足吒。

晚除一尉来荆域,白发婆娑谁复识。

部中夷落寄戎政,上下六年无盗贼。

使者垂庥太守惜,地薄器寒无势力。

平生介直耻自媒,一纸荐书终不得。

中间安南大将出,尝愿奋身借一戟。

翻蒙羽檄督军粮,灵渠首运三千石。

小官繇使当自效,解衣操舟上滩碛。

同行嘲笑何自苦,殊胜陶公闲运甓。

功劳涓埃何足道,甫得临湘升斗食。

高堂老母终天年,屏居古寺甘穷寂。

从来畏慎不干人,粝食布衣残喘息。

春秋祀事亦粗给,妻子不为饥寒逼。

三年终丧壮心在,矍铄安能忌吏役。

古剑不折终不埋,老马岂甘长伏枥。

却持手板谒公府,斗擞青衫尘土迹。

我知卢公意可怜,世人□家轻相测。

何如市井轻薄儿,朝来指白暮为黑。

形式: 古风

古兴十六首(其一)

朝亦看踰山,暮亦看踰山。

芳华春树外,古澹白云闲。

绝顶有池水,昔年栖玉颜。

妙灵想不驻,缅慕何由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