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皇甫大夫同宿大梁驿

江头旌旆去,花外卷帘空。

夜色临城月,春声渡水风。

也知行李别,暂喜话言同。

若问庐山事,终身愧远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江边旗帜飘动离去,花丛外帘子空卷。
夜晚月光照亮城墙,春风吹过水面带来声音。
深知离别行李沉重,暂且欢喜能有共同话语。
如若有人询问庐山之事,我一生都感到愧对远公。

注释

江头:江边。
旌旆:旗帜。
去:离去。
花外:花丛外。
夜色:夜晚的月光。
临:照耀。
城月:城墙上的月亮。
春声:春天的声音。
渡:吹过。
水风:水面的风。
行李:行装。
别:离别。
暂喜:暂时欢喜。
话言同:共同的话语。
若问:如果有人问起。
庐山事:庐山的事情。
终身:一生。
愧:感到惭愧。
远公:远公(指东晋时期的高僧慧远,庐山隐居修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别离时的愁绪和对友情深厚的情感。"江头旌旆去,花外卷帘空"两句,通过旌旗远去和窗外花开却无人欣赏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即将离开的孤独感受。

接下来的"夜色临城月,春声渡水风",则是借助夜晚的宁静与春天的自然声音,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气氛。这里的“夜色”和“春声”都是诗人情感的外在投射,表达了内心深处对友人的不舍。

"也知行李别,暂喜话言同"这两句,通过对即将分别的朋友间相互了解的心理状态,以及虽是短暂但仍旧感到快乐的交流,表现出诗人对于友情珍贵的认识。这里的“行李”象征着旅途和离别,“话言同”则强调了心灵的沟通与共鸣。

最后"若问庐山事,终身愧远公"这两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未能及时到达庐山会见友人的遗憾。这里的“庐山”可能指的是某次重要的聚会或约定,而“终身愧远公”则表明了诗人对此事的深刻自责和无尽的懊恤。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深沉情怀与友谊之重。

收录诗词(19)

清江(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僧。幼出家,代宗大历初至杭州华严寺,师华严宗僧人守真。归越州开元寺后,又从昙一学《四分律》。大历、贞元间以能诗闻名于江南,与诗人皎然齐名,时称会稽二清。与当时诗人交往频繁。晚年住襄州辨觉寺,约卒于宪宗元和间。《宋高僧传》卷十五有传,另参《唐才子传》卷三。其诗多送别赠答及行旅抒怀之作。《全唐诗》存诗1卷

  • 籍贯:会稽(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773

相关古诗词

湘川怀古

潇湘连汨罗,复对九嶷河。

浪势屈原冢,竹声渔父歌。

地荒征骑少,天暖浴禽多。

脉脉东流水,古今同奈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赠淮西贾兵马使

破虏功成百战场,天书新拜汉中郎。

映门旌旆春风起,对客弦歌白日长。

阶下斗鸡花乍发,营南试马柳初黄。

由来吴楚多同调,感激逢君共异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月夜有怀黄端公兼简朱孙二判官

月照疏林惊鹊飞,羁人此夜共无依。

青门旅寓身空老,白首头陀力渐微。

屡向曲池陪逸少,几回戎幕接玄晖。

四科弟子称文学,五马诸侯是绣衣。

江雁往来曾不定,野云摇曳本无机。

修行未尽身将尽,欲向东山掩旧扉。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早发陕州途中赠严秘书

此身虽不系,忧道亦劳生。

万里江湖梦,千山雨雪行。

人家依旧垒,关路闭层城。

未尽交河虏,犹屯细柳兵。

艰难嗟远客,栖托赖深情。

贫病吾将有,精修许少卿。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