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和冯庵十五日晏起涛园叩门之作》是清代诗人林旭所作。诗中以“夙兴弟子”与“高卧先生”的对比,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追求。
首联“夙兴弟子原当尔,高卧先生也谓迟”,通过“夙兴”与“高卧”的对比,揭示了勤奋与闲适两种生活方式。这里,“夙兴弟子”代表了早起勤奋学习的形象,而“高卧先生”则象征着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不同生活选择的理解与尊重。
颔联“只似侯王惩倍约,那从传记觅嘲师”,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将生活态度比作侯王遵守盟约,强调了信守承诺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传记觅嘲师”这一比喻,暗示了在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寻找批评者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自我反省与成长的重视。
颈联“朝阳可吸功难学,夜梦能清神不疲”,将自然景象与精神状态相联系,朝阳象征着活力与希望,但其背后的“功难学”暗示了追求这些美好事物的不易。夜梦则代表了心灵的宁静与休息,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即使在忙碌与疲惫中,也能通过冥想或梦境找到内心的平静。
尾联“摩眼作诗馀整暇,故应窃笑舍中儿”,以幽默的口吻收束全诗。这里“摩眼”可能指审视、观察,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来整理思绪,享受其中的乐趣与闲暇。最后一句“故应窃笑舍中儿”则是一种自嘲,暗示自己或许在某些方面过于拘泥于形式,不如那些“舍中儿”(可能指年轻或自由自在的人)那样轻松愉快地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生活态度的对比与反思,探讨了勤奋与闲适、追求与满足、自我反省与内心平静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创作与生活中寻找乐趣与平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