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甫听祥琴御,遄瞻瑞节荣。
许朝丹阙去,指奉板舆行。
松柳馀哀切,膏肓一梦成。
意长身未老,何事了平生。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词人孙应时所作,名为《挽石应之提刑(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朝廷和皇帝的一种敬畏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功业成就的渴望。
首句“甫听祥琴御”表明作者刚刚得知皇上在使用祥瑞之琴,象征着皇权的神圣与威严。紧接着“遄瞻瑞节荣”则是描述作者急切地想要亲眼目睹这份荣耀。这里,“遄瞻”表现了作者急迫的心情,而“瑞节荣”则进一步强化了对皇权荣光的描绘。
接下来的“许朝丹阙去,指奉板舆行”表明作者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允许,步入宫禁,为皇帝服务。这里,“丹阙”代指皇宫,而“板舆”则是古代官员乘坐的车辆,象征着官职与权力。
中间两句“松柳馀哀切,膏肓一梦成”则流露出作者内心的不舍与留恋。松柳常用来比喻朋友或亲人,而“馀哀切”表达了对即将离别之物的依依不舍之情。后面“膏肓一梦成”则可能是指某种美好愿望得以实现,犹如一场美丽的梦境。
最后两句“意长身未老,何事了平生”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生活和志向的展望。即便身体尚未衰老,但心中的抱负与愿景已经基本得到满足,无需再追求什么了,似乎在暗示一种功成名就后的超然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皇权的赞颂和个人功业的渴望,展现了一种士人对于仕途成功的向往与满足。
不详
忆奉先人窆,深勤长者车。
哀辞推杰作,虞主为佳书。
今日君仙去,秋阴我病馀。
莫酬三施重,缄泪洒幽墟。
少日论心密,中年会面艰。
相逢愈青眼,太息各苍颜。
离合穷通里,悲欢梦寐间。
蒙园岁寒约,秋草泣空山。
书卷平生事,篝灯静夜分。
韵钧奏韩柳,黼黻补卿云。
不鄙频挥麈,曾窥一运斤。
词人嗟不遇,地下早修文。
发轫期行志,鸣琴最得民。
渊鱼何用察,桑雉本来驯。
可叹双旌暮,犹歌五裤新。
谁为良吏传,吾欲表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