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松篁入路水溅溅,自是庐山小洞天。
尽道秀才心好静,谁知风骨是真仙。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高远的山居图景。首句“松篁入路水溅溅”,以松竹与潺潺流水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暗示了山房所在之地的自然之美。接着,“自是庐山小洞天”一句,将山房比作庐山中的一个小天地,既表达了对山房环境的赞美,也暗含着对主人生活情趣的肯定。
“尽道秀才心好静”则直接点明了居住者的心性追求,即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秀才”一词在古代多指读书人,此处特指李公择,通过这一称呼,诗人巧妙地将李公择与隐士形象联系起来,强调了他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高度和谐统一。
最后一句“谁知风骨是真仙”,则是对李公择人格魅力的最高赞誉。这里的“风骨”不仅指其外表的气质,更深层地指的是他内在的精神品质——如同真正的仙人一般超凡脱俗,不为尘世所累。这句诗不仅是对李公择个人的赞美,也是对理想人格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房环境的描绘和对居住者性格的刻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与内心宁静的双重追求,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画派中常见的隐逸情怀与高洁志趣。
不详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江面深沉带地流,清风爽气入层楼。
倚栏却认登浮玉,平看沧溟万里秋。
一别湖湘二十秋,飘然羁旅复萍浮。
冰霜入鬓殊非壮,星斗罗胸却似愁。
浊酒放歌朝拊髀,青灯苦学夜悬头。
惟应此乐无穷已,滚滚沧波尽即休。
日落怒号息,扁舟从此移。
巨鳞初脱鼎,劲翮不黏黐。
历历前征路,茫茫北去陂。
白沙聊系泊,灯火夜深时。
青山跬步去无由,唯有登临可散忧。
浮世只知轩冕乐,几人能得少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