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和个人无力回天之感。开篇“孟子有良策,惜哉今已而”表达了诗人对于古圣先贤的智慧和政策无法应用于现实的遗憾。接着“徒将心体国,不识道消时”则强调了个人对国家忠诚之心,但又不得其门而入,表明了个人力量的渺小与时代变迁的无奈。
中间两句“折槛未为切,沈湘何足悲”通过折断栏杆和沉没在湘江中的比喻,诗人反映了个人努力虽已付出,但依旧无法改变大势所趋,故而悲哀。
最后,“苍苍无问处,烟雨遍江蓠”则描绘了一种迷茫与渺远的景象,无从询及往事,只有连绵的烟雨和四处蔓延的江蓠,给人以历史长河中的微小感。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深邃,情感丰富而内敛,通过对历史的回望和个人力量的反思,抒发了诗人对于时世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尽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