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半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唱和十首(其七)

好花不恨好诗迟,国色须蒙国士知。

漫比玉容歌璧月,空将鹭羽斗琼枝。

旁无绰约天仙对,中有甘酸鼎味宜。

闻说北枝开亦遍,一尊相属定何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美丽的花朵不会因为诗歌创作得晚而感到遗憾,真正的国色应当被国家的精英所赏识。
不要拿美人的姿容来比喻月亮,也不要试图用白鹭的羽毛去争艳于珍贵的琼枝。
身边没有仙女相伴,只有甘甜酸涩的美食适合在此时享用。
听说北方的枝头也已花开满树,我们何时能举杯共饮,共享这美景呢?

注释

恨:遗憾。
国色:指极美的事物,这里特指女子的美貌。
璧月:比喻美女的容貌如明月般皎洁。
鹭羽:形容洁白的羽毛,可能象征纯洁或高贵。
鼎味:比喻美食,鼎是古代烹饪器具,常用来形容佳肴。
北枝:指远方或他处的花朵。
一尊:一杯酒。
相属:相互期待,共同享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所作,题为《冬至前半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唱和十首(其七)》。诗中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认为好花应当被好诗赞美,国色之花更应得到国士的欣赏。诗人将梅花比喻为璧月和鹭羽,赞美其洁白无瑕和清雅高贵,同时也暗示了梅花的甘酸之美,如同美食般令人回味。诗人期待着北枝的梅花也能盛开,与朋友们相聚赏梅,共饮一杯,但又不确定具体的时间。整体上,这首诗以梅花为载体,寄寓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636)

胡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致堂先生,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字:明仲
  •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 生卒年: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相关古诗词

冬至前半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唱和十首(其六)

冰围风战雪交侵,方是春工属意深。

绿萼已开栽乐谷,一枝那得寄芗林。

依然照水如相媚,粲者巡檐也未禁。

香白檀心谁解赋,赖公戛玉更摐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冬至前半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唱和十首(其五)

追陪强韵思犹迟,寄语疏林恐未知。

酒半寻香攀近蕊,夜分然烛照高枝。

莫愁花浪翻天远,且看鲛鮹剪玉宜。

冠冕众芳归独步,固应桃李不同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冬至前半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唱和十首(其四)

不管霜威日夜侵,肯教飞蝶到深深。

六花漫尔呈三白,一萼居然映万林。

软玉香冰空自恼,芳心愁思遣谁禁。

市桥江路风流别,枉费千颦买笑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冬至前半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唱和十首(其三)

南人惯识赏来迟,北客相逢胜旧知。

何必粉图争画样,更劳饧糁乱粘枝。

天饶绝品千花外,人换新妆一笑宜。

佳句定非横笛比,温存疏蕊半开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