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相送迎.藩王杏庄婿⑴以塞上景团扇属题

角声悲。雁行归。苜蓿西风战马肥。毡庐傍水支。

塞云飞。暮烟炊。野岸平沙细柳垂。秋山积翠微。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与浓厚的军事氛围。开篇“角声悲”三字便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角声是古代军队中用于传递信号的号角声,其悲壮之音仿佛能直击人心,引发对战争的联想。接着“雁行归”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景象,雁阵有序,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同时也暗含着对远离家乡、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的感慨。

“苜蓿西风战马肥”一句,通过“苜蓿”这一牧草的生长情况,暗示了边塞地区畜牧业的繁荣,而“战马肥”则预示着战事的紧张与备战的充分。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军事活动联系在一起,展现了边塞特有的景象。

“毡庐傍水支”描绘了边塞地区游牧民族的居住场景,简陋的毡庐依水而建,既体现了生活的朴素,也反映了边疆地区的独特风情。这里的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活虽简朴却充满生机。

“塞云飞。暮烟炊”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环境。塞云飘动,暮色中炊烟升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这里的“暮烟炊”不仅描绘了日常生活的场景,也暗示了边塞的夜晚,人们在劳作一天后,围炉而坐,享受着简单而温馨的晚餐,体现了边疆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家的渴望。

“野岸平沙细柳垂。秋山积翠微”则是对边塞秋景的细腻描绘。广阔的沙岸上,细柳轻垂,秋山覆盖着一层淡淡的翠绿,微风吹过,山色更加迷人。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边塞秋天的美丽景色,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边疆生活的深沉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疆的独特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边疆生活的深切感受,充满了浓郁的边塞情怀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64)

顾太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 字:梅仙
  • 籍贯:满洲镶蓝旗
  • 生卒年:1799-1876

相关古诗词

惜秋华.题竹轩王孙.祥林.小照

万里高空,度西风、画出一行飞雁。

三径菊花,东篱露黄开遍。

遥山淡染青螺,爱野色行寻步缓。消遣。

惜秋光、好把寒香偷剪。不问秋深浅。

待白衣送酒,倒翠樽花畔。

消遥甚、更脱帽,垂襟疏懒。

王孙富贵风流,况大隐、旁人争羡。舒眼。

任天涯、日酣云展。

形式: 词牌: 惜秋华

玲珑四犯.自制凤凰衣萤灯

腐草为萤,爱几处辉辉,花底池畔。

拍手儿童,争扑素罗纨扇。

偏又巧入疏帘,暗度过、镜奁书案。

点画屏、高下飞遍。比似柳花轻便。

练囊不为吟诗剪。慢兜来、冷光成片。

一丸挂向纱帷里,留待更深看。

最好梦乍回时,明灭影、残灯分焰。

听小窗微雨,更不避,风吹乱。

形式: 词牌: 玲珑四犯

山鬼谣.山楼听雨有感

倚危阑、半阴斜日,野云窗外飞起。

山楼乍满西风冷,襟袖暗沾烟水。云际里。

分不出、浓青淡绿苍茫耳。空濛眼底。

但电掣金蛇,雷惊幽谷,尘世亦闻否。

黄昏后,入夜时鸣不已。旧游今昔难比。

年来多病身心懒,独坐剪灯凭几。愁难理。

慢付与、青笺斑管从头纪。伤心已矣。

奈听雨听风,恼人滋味,愁可有涯涘。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南柯子.中元由金顶山回南谷山中书所见

絺绤生凉意,肩舆缓缓游。连林梨枣缀枝头。

几处背阴篱落、挂牵牛。远岫云初敛,斜阳雨乍收。

牧踪樵径细寻求。昨夜骤添溪水、绕村流。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