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大人五更山吐月(其五)

五更山吐月,纤纤犹烛幽。

寸阴惟此夜,敢辞数登楼。

寒砧远随风,鸣蛩亦悲秋。

凭栏独搔首,微吟和渔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五更时分山中月亮初升的景象,以及诗人独自倚栏凝望的情景。首句“五更山吐月,纤纤犹烛幽”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月光初现,仿佛山中燃起一盏微弱的烛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寸阴惟此夜,敢辞数登楼”表达了诗人对这独特时刻的珍惜与渴望,愿意多次攀登高楼,只为一睹月色之美。

随后,“寒砧远随风,鸣蛩亦悲秋”两句通过远处的捣衣声和秋虫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凄清与季节的变换,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最后,“凭栏独搔首,微吟和渔讴”描绘了诗人独自站立于栏杆前,思绪万千,不自觉地搔着头,低声吟唱着渔歌,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298)

苏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王子直

南行几万里,亲旧书亦缺。

谁知倾盖交,乃胜白头节。

去国日已远,凄凉瘴烟窟。

未著绝交书,已叹交游绝。

门前空雀罗,巷语纷鴃舌。

怪君一事无,访我此穷发。

自怜甑生尘,每愧羹屡颉。

何以为子娱,江水清可啜。

男儿重志气,勿使变穷达。

宁甘一瓢乐,耻为五斗折。

火急数相聚,回头君欲别。

一榻当再悬,重来为君设。

形式: 古风

和叔宽赠李方叔

管鲍死已久,交情云雨翻。

平生我知子,窥见墙及肩。

老骥叹伏枥,壮士悲暮年。

百金空鬻技,未分齿发殚。

哀哉兔丝蔓,生理寄所缠。

君看秋风至,扫荡何时安。

谁令三径荒,投老食屡艰。

短绠谩自持,欲引百尺泉。

造物不我私,同彼草木繁。

不求桑榆暖,乃慕松桂寒。

学稼虽可贱,乐志良独难。

当观五鼎食,不异瓢与箪。

卜筑愿俱栖,勿学鸡相连。

作诗置坐右,勉视后者鞭。

形式: 古风

用伯充韵赠孙志举

朱颜染黄茅,自意岭表人。

长恬服世俗,敢愧歠菽贫。

送车反自厓,异獠纷来宾。

蛙蝝与蚔醢,敬我如族姻。

海风吹余舟,夜渡徐闻垠。

往来一沤间,劳生竟非真。

重寻江南游,再款空同闉。

山中有异士,束书来卜邻。

胸中出虹霓,雷袂勇且仁。

索居□枯槁,赖此意少春。

当年老于公,硬语本为民。

终身虽坎壈,谁得疏而亲。

臧孙固有后,仲子先离伦。

不忧廊庙迟,绿发未肯银。

季子又一奇,武库戈矛新。

片言折鹿角,不许枝词谆。

近闻获麟书,还许登成均。

归欤汶上兄,器新人惟陈。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广袤尺馀而九峰玲珑老人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纪之命过继作

至人寓迹尘凡中,杖头挂壶来何从。

长房俗眼偶澄澈,一笑市井得此翁。

试窥壶中子无物,何处著此千柱宫。

毗耶华藏皆已有,不独海上栖瀛蓬。

我闻须弥纳芥子,况此空洞孰不容。

何人误持一嶂出,恍是九华巉绝峰。

令人却信刘郎语,当年霹雳化九龙。

谁将真形写此石,太华女几分清雄。

终当作亭号秋浦,刻公妙句传无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