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

倚楼何处笛,飞响彻云霄。

曲怨吹难尽,风回听忽遥。

戍兵临绝漠,闺妇起寒宵。

一弄梅飞雪,华年鬓亦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倚靠在高楼之上,何处传来悠扬笛声,直上云霄。
笛声凄婉,仿佛诉说无尽的哀愁,随着风向变化,听起来忽远忽近。
边关守军在遥远的沙漠边疆,深夜里被笛声唤醒思乡之情。
一曲梅花飞雪的旋律,让年轻的岁月也似乎在笛声中凋零。

注释

倚楼:倚靠在楼上。
笛:笛子。
彻:穿透。
云霄:高空。
曲怨:曲调悲凉。
吹难尽:吹奏不完。
忽遥:忽然变得遥远。
戍兵:守卫边疆的士兵。
绝漠:荒漠的尽头。
闺妇:闺中的女子。
华年:青春年华。
鬓亦凋:鬓发也开始凋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场景,通过倚楼吹奏的笛声,传达了诗人对远方戍守战士及其家中的妇女之间隔绝相思的深切情感。

“倚楼何处笛,飞响彻云霄。” 这两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意境,笛声在夜空中回荡,似乎可以跨越一切空间的界限,传递着无尽的情感。这里,“倚楼”暗示了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是对远方战士的一种深深思念。

“曲怨吹难尽,风回听忽遥。”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笛声所承载的情感之深沉与复杂。诗人通过笛子表达了自己无法言说的哀怨情绪,而当风一转,似乎能听到更远的回响,那种思念便更加深刻和遥远。

“戍兵临绝漠,闺妇起寒宵。” 这两句则将视角转向边塞的戍守士兵与家中的妇女。他们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感受着夜晚的寂寞与寒冷,以及对彼此的思念。

“一弄梅飞雪,华年鬓亦凋。” 最后两句则通过梅花与白发的意象,表达了时间流逝和青春易逝。诗人可能在感叹,尽管笛声可以传递情感,但终究无法挽留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笛声的描写,以及边塞戍守士兵及其家中妇女的情感联结,展现了一个关于相思、隔绝和时间流逝的深刻主题。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闻韩侯至

今代淮阴将,宣威瘴海东。

夜营兵气黑,寒碛战声雄。

有寇常亲讨,无官可赏功。

屹然沈鸷貌,识汝未侯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原仲致中寄梅雪二诗再次前韵(其二)

饭了意行忘远近,翛翛老眼入疏梅。

愁边赏味平生剧,乱后横斜几度开。

胜韵撩诗频呫嗫,冷香薰梦破咍台。

莫将花客轻题品,自有渠侬十倍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原仲温其彦藻彦符致明集敝庐

清樽劝客且留连,乱后相从亦偶然。

三径生涯乡社里,一秋心事菊花前。

向来忧喜皆陈迹,老去光阴逐断弦。

怀抱故人今有几,只因情话可忘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哭士特二首(其二)

世绪风流远,乡评誉望清。

苦心几传癖,老笔擅诗名。

已讶祥占鵩,终怜梦泣琼。

五峰云外碧,一恸见交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