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三言五首(其三)镜论语

巡青史之残诰。览朱管之遗册。惟鲁滨之一叟。

信衔道而探寂。世艰险而多阻。君英明而不革。

讲业兮齐卫。论精兮汴泗。子之说兮义已秘。

成贾郑之雄理。可黄何之壮思。惜古人之取才。

瞰青云而靖意。意恬怅兮有端。才嶒峻兮可观。

宪妫禹而折法。袭仁谊而求安。不嬿婉于戚施。

宁踸踔于马兰。俾后生之庶士。鉴明德之音翰。

惟山中兮寂寞。沉忧思兮无从。石红青兮百叠。

山浓淡兮万重。日下兮□□。月出兮铜峰。

竹色兮拂户。水气兮绕窗。味哲人之遗珍。

折片句兮忘老。嘉石门之埋名。怜柳子之沈道。

书吴伯于衣袖。镂颜子于心抱。筹出处之叔仲。

酌言默之多少。若妙行与上灵。非积学之所绍。

至游夏以升降。幸砥心而勿夭。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为南北朝时期诗人江淹所作,名为《杂三言五首》(其三)《镜论语》。从鉴赏角度分析,此诗通过对古代史册的回顾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选拔、治国理念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诗中“巡青史之残诰”、“览朱管之遗册”两句,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探究,意在寻找治国安邦的智慧。"惟鲁滨之一叟"则表明诗人对于人才选拔的重视,认为应以德行作为选才的标准。

接着,“信衔道而探寂”、“世艰险而多阻”两句,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但“君英明而不革”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君主的期望,即便在困难时期也不改变治国之道。

"讲业兮齐卫"和"论精兮汴泗",诗人提倡重视教育和科学知识,同时强调这些都是治理国家不可或缺的要素。"子之说兮义已秘"则是对儒家学说的尊崇,认为儒家的教诲对于个人修养至关重要。

以下几句“成贾郑之雄理”、“可黄何之壮思”、“惜古人之取才”,诗人赞美古代的治国才能和选拔人才的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缺乏真正人才的慨叹。

"瞰青云而靖意"一句,显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通过观赏自然景物来平静自己的心志。"意恬怅兮有端"则表明诗人认为个人的修养和品德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的几句“才嶒峻兮可观”、“宪妫禹而折法”等,都是在强调个人修养与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对法治社会的向往。"袭仁谊而求安"则是诗人对于追求仁爱和平安生活的渴望。

中间部分“不嬿婉于戚施”、“宁踸踔于马兰”等,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和困境有着清醒的认识,但他选择了一种超然世外的态度来面对这些问题。

"俾后生之庶士"一句,提倡让年轻一代的人才能够在治学中得到成长。"鉴明德之音翰"则是诗人对于后人的期望,即希望他们能继承和发扬先贤的美德。

随后的几句“惟山中兮寂寞”、“沉忧思兮无从”等,展示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沉思与感慨,他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石红青兮百叠"和"山浓淡兮万重"则是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接下来的“日下兮□□”、“月出兮铜峰”等,虽有字迹不清,但从上下文来看,是在继续描绘景物。"竹色兮拂户"和"水气兮绕窗"则是在细腻地刻画自然界中的景象。

后面“味哲人之遗珍”、“折片句兮忘老”等,诗人通过品味古人的智慧来忘却年华的烦恼。"嘉石门之埋名"和"怜柳子之沈道"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

最后,“书吴伯于衣袖”、“镂颜子于心抱”则是在赞美古代的贤人,希望能够将他们的品德铭记在心。"筹出处之叔仲"和"酌言默之多少"显示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深思熟虑以及对于个人选择的谨慎态度。

结尾部分“若妙行与上灵”、“非积学之所绍”则是在表达一种超脱凡尘,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至游夏以升降"和"幸砥心而勿夭"则是诗人对于个人修养与精神世界的自我期许。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对人才选拔和治国理念的探讨,以及对自然界和个人的内在修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收录诗词(134)

江淹(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字:文通
  • 籍贯: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 生卒年:444—505

相关古诗词

杂体诗三十首(其七)王侍中粲怀德

伊昔值世乱,秣马辞帝京。

既伤蔓草别,方知杕杜情。

崤函荡丘墟,冀阙缅纵横。

倚棹泛泾渭,日暮山河清。

蟋蟀依素野,严风吹枯茎。

鹳鹢在幽草,客子泪己零。

去乡三十载,幸遭天下平。

贤主降嘉赏,金貂服玄缨。

侍宴出河曲,飞盖游邺城。

朝露竟几何,忽如水上萍。

君子笃恩义,柯叶终不倾。

福履既所绥,千载垂令名。

形式: 古风

杂体诗三十首(其二十六)王徵君微养疾

窈蔼潇湘空,翠涧澹无滋。

寂历百草晦,欻吸鹍鸡悲。

清阴往来远,月华散前墀。

炼药瞩虚幌,汎瑟卧遥帷。

水碧验未黩,金膏灵讵缁。

北渚有帝子,荡漾不可期。

怅然山中暮,怀疴属此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杂体诗三十首(其十六)卢郎中谌感交

大厦须异材,廊庙非庸器。

英俊著世功,多士济斯位。

眷顾成绸缪,乃与时髦匹。

姻媾久不亏,契阔岂但一。

逢厄既已同,处危非所恤。

常慕先达概,观古论得失。

马服为赵将,疆场得清谧。

信陵佩魏印,秦兵不敢出。

慨无握中策,徒惭素丝质。

羁旅去旧京,感遇逾琴瑟。

自顾非杞梓,勉力在无逸。

更以畏友朋,滥吹乖名实。

形式: 古风

杂体诗三十首(其一)古离别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