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水

昔隐林壑中,不知林壑美。

今来在城阙,见之心辄喜。

枫林新受霜,茅茨隔秋水。

安得呼扁舟,遨游五湖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热爱。诗中通过对比“昔”与“今”的心境变化,展现了从隐居山林到身处繁华都市后,对宁静自然之美的重新发现和喜爱。

首句“昔隐林壑中,不知林壑美”,描绘了诗人过去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那时他并未意识到山林之美。这种反差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重新认识和情感的转变。

接着,“今来在城阙,见之心辄喜”表明了诗人现在身处都市,却能从繁忙的生活中抽身,感受到自然美景带来的愉悦。这反映了城市生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以及人们内心对自然之美的渴望。

“枫林新受霜,茅茨隔秋水”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枫叶因霜而红,茅屋与秋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这里运用了色彩对比(红枫与秋水)和空间层次(枫林与茅屋),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美感。

最后,“安得呼扁舟,遨游五湖里”表达了诗人想要乘一叶扁舟,在广阔的湖面上自由航行的愿望。这一愿望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无限遐想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杨柳渡

残月堕瑶天,凉风在高树。

人行野色分,鸟啭岩光曙。

川平惬幽眺,境胜遗尘虑。

日出小舟横,依依杨柳渡。

形式: 古风

二虫吟

翾翾暮光萤,烛举竞飞附。

没身烟焰间,至死终不悟。

日月众所瞻,嗟汝不一顾。

虽有向明心,所从良巳误。

喧喧秋后蚊,白日噆我肌。

我虽病无力,扫扑亦易为。

怜汝营一饱,未得死及之。

且复纵遣去,天运自有时。

形式: 古风

郭西精舍士友同宿

淹怀终岁思,幸际清宵会。

情深新喜集,语惬孤愁退。

离居积顽鄙,处下多尤悔。

倦翮谢骞腾,羁踪损贞介。

含悲静自嘅,抱独招群怪。

非子不我遗,斯心复谁赖。

天寒四野寂,云敛疏星大。

霜叶响枯条,水滩咽鸣濑。

振衣逞玄览,妙趣超尘壒。

静溯一气先,虚涵万象外。

林泉皆道情,縻组本天械。

摆落巳遗荣,过从敢辞惫。

祛疑冀闳论,立懦伫明诫。

颓风倘可还,勖德期无懈。

形式: 古风

追次文公先生岁莫燕集韵(其一)

灵台湛无为,一念寂不起。

外物纷相交,飞扬千万里。

哲人善操养,渊澄复山峙。

所期天爵脩,讵以贫贱耻。

岂无华轩客,膏粱饫顽鄙。

道义竟无闻,放浪徒自喜。

滔滔从俗化,悄悄为谁美。

知言世所难,感叹何时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