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诗作

吾观渊明诗,了不在言赋。

有如太和气,周行不停驻。

时与春为风,融夷物华布。

而未见用力,万物向荣处。

时与秋为月,浩然无点注。

江山滋清绝,宇宙靡纤污。

乃知渊明诗,本不在诗故。

邂逅吐所有,气象随所寓。

乞食不为拙,华轩不为慕。

归来不为高,折腰不为沮。

羲皇平步超,无怀贞雅素。

简澹岂能尽,学者漫驰步。

独有无弦琴,明明一斑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朝林宪的《读陶诗作》通过对陶渊明诗歌的解读,表达了对陶渊明诗风的独特见解。诗人认为陶渊明的诗歌并非单纯追求辞藻华丽,而是如同天地间的自然和谐之气,流淌不息,无迹可寻。他的诗如春风般温暖,如秋月般清澈,无需刻意用力,却能激发万物生机,展现出高尚的品格和淡泊的人生态度。

诗人赞美陶渊明的诗作不拘泥于形式,而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我,无论是乞食的质朴,还是华轩的淡泊,都体现了他超脱世俗的境界。陶渊明的选择并非为了高人一等或迎合他人,而是出于内心的追求和坚持。他的诗歌简约淡泊,富有深意,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深远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后,诗人以“无弦琴”为喻,强调陶渊明的诗歌就像无弦之琴,虽无繁复的音符,却能清晰地传达出深邃的思想光芒,犹如明珠暗投,令人赞叹不已。整首诗通过解读陶诗,展现了诗人对陶渊明诗艺的高度评价和对其人品的深深敬仰。

收录诗词(56)

林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兜率寺作(其一)

归云薄如雾,徐行江上山。

徘徊印松竹,轻风约之还。

悠然渡江去,馀影犹阑斑。

白鸟更自在,几点落远滩。

形式: 古风

兜率寺作(其二)

月色到江上,角声过山来。

山城半绿树,佳处仍楼台。

古屋翠微顶,疏檐宜晚开。

隐几月入座,山长潮信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梁源异松图行为台州赵别驾作

座中忽觉林樾幽,怪松堕前惊两眸。

孤根蟠错涌鳞鬣,百干奋跃纷戈矛。

千岁之柯海波捲,十亩之阴岚霭浮。

上云变幻舞鸾鹄,下风哮吼搏蛟虬。

影入月窟兔缩距,声撼水府鲸掉头。

初夏花黄醍醐结,四时芽茁绀绿抽。

嘘晴噀雨莽奇怪,摇山荡海寒飕飗。

天开地辟何日种,阴惨阳舒谩神搜。

乡闾讽诵喜辄应,僧伽护爱诃不休。

得非孔明庙前铜柯柏,元气淋漓钟此夫焉廋。

得非道者庵边隔世植万本,伦魁飞来排斡予交樛。

安得此松据此地,轮囷傲蹇无侣俦。

我尝两赋罗汉树,诗人许我不但杨与尤。

一在天台匿峰千岭顶,芘覆方广之寺瀑布流。

一与郡治参云亭对峙,白猿啼蹶忽惊紫凤留。

因知三台气忠厚,何但当代人材优。

至于树木亦豪伟,岁寒动足光林丘。

问诸故老考初始,或云五季方栽培。

黄宋恶迹寺傍庙,野僧无知但包羞。

又云道人梁君隐唐末,建立鼎灶结茅深岩陬。

与二道伴王与白,赤铅紫汞火候卦气周。

千日丹成各升举,舍庵为寺答应求。

后人诞谩附名号,妄踪狂躅何悠悠。

当时丹气蒸山一乡植物茂,丹液入根独此偃盖稠。

势蟠形踞抱龙虎,梢圆叶厚缀球旒。

芘民曾却白额虎,供桃时下青茸猴。

四百馀年颇灵异,图经不载记不收。

贤哉赵公眼高远,褒贬万态如春秋。

一见指呼韦偃辈,咄嗟而办造化侔。

竭囊底智老我语,搜搅造化正恐神鬼愁。

形式: 古风

梅花

野梅空山中,正为照人开。

如何绿窗底,疏映带苍苔。

颇似古君子,无人自不谐。

竹径酒初醒,一信清香来。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