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像赞

个汉灰头土面,寻常不欲露现。

而今写出人前,大似虚空著箭。

怨怨,可惜人间三尺绢。

形式: 押[霰]韵

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探讨了自我形象与外界认知之间的关系。诗人以“个汉灰头土面,寻常不欲露现”开篇,描绘了一个平凡、低调的形象,暗示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面貌,不愿轻易展露于世。这种内敛的态度,既是对社会规则的顺应,也是对个人隐私的一种保护。

接下来,“而今写出人前,大似虚空著箭”则揭示了当这个隐藏的形象被置于公众面前时,所产生的强烈反差和冲击力。这里的“虚空著箭”形象地比喻了原本无形无质的概念(如自我形象)一旦具象化,便如同箭矢般直接、鲜明地触达观者的心灵,引发深刻的思考。这不仅指出了个体形象在不同情境下的呈现方式,也反映了社会对于个性表达的期待与限制之间的矛盾。

最后,“怨怨,可惜人间三尺绢”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感慨。一方面,诗人对那些被迫或主动隐藏真我、牺牲个性以适应社会规范的行为表示同情;另一方面,也对社会中缺乏理解和尊重个体差异的现象提出了批评。三尺绢在这里象征着有限的空间和资源,暗含了在追求统一的社会标准下,个人独特性被压缩甚至忽视的现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探讨了个体与社会、真实与表象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我认同、社会角色以及人性本质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1)

释齐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佛鉴禅师语录后

流水高山不在弦,等闲成曲又成篇。

列珊瑚树枝枝好,撒水银珠颗颗圆。

挥落禅关无少滞,增添衲子几重冤。

拟于纸上明端的,争似当机自造玄。

形式: 七言律诗

咨叩有省呈黄龙清禅师偈

杳冥源底全机处,一片心花露印纹。

知是几生曾供养,时时微笑动香云。

形式: 偈颂 押[文]韵

偈二首(其一)

气候欲流金,炎威将铄石。

扇子摇明月,云片耸奇峰。

蚕成茧而麦渐收,笋抽簪而梅已熟。

薰风习习,逝水滔滔。鹊噪森松,莺啼修竹。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有愿必从,无刹不现。

形式: 偈颂

偈二首(其二)

匣中宝剑,袖里金锤。时节既彰,莫辞拈出。

击开关锁,斩断葛藤。

令他跳出生死门,惊过荆棘路。

人人似生师子,个个如活大虫。

休教著布过他州,直待还乡衣昼锦。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