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园花发怀古

今日春风至,花开石氏园。

未全红艳折,半与素光翻。

点缀疏林遍,微明古径繁。

窥临莺欲语,寂寞李无言。

谷变迷铺锦,台馀认树萱。

川流人事共,千载竟谁论。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翻译

今日春风吹拂来,花儿在石氏的园子里绽放。
尚未完全红艳的花朵被折下,一半的花瓣与洁白的光泽相互映衬。
稀疏的树林中处处点缀着花朵,古老的路径因花影显得分外繁茂。
黄莺正准备鸣叫,似乎在窥探什么,而李树则静默无言,一片寂寞。
山谷变化令人眼花缭乱,仿佛铺满了锦绣,高台上仅能辨识出丛生的萱草。
世事如川流不息,千年的变迁究竟由谁来评说呢?

注释

今日:现在,今天。
春风:春天的风。
至:来到,到达。
花开:花朵开放。
石氏园:姓石人家的园林。
未全:尚未全部,不完全。
红艳:鲜艳的红色。
折:折断,采摘。
半:一半。
素光:洁白的光泽。
翻:翻转,此处指花瓣与白色光泽相互映照。
点缀:装饰,装点。
疏林:稀疏的树林。
遍:到处,遍及。
微明:微弱的光线,此处形容花影微弱的照明效果。
古径:古老的路径。
繁:繁多,繁茂。
窥临:窥视,临近观察。
莺:黄莺,一种鸣禽。
欲语:想要说话,此处指黄莺即将鸣叫。
寂寞:孤单,寂静。
李:李树。
无言:不说话,沉默。
谷变:山谷的变化。
迷铺锦:形容山谷景色繁花似锦,令人眼花缭乱。
台:高台,楼台。
馀:剩余,此处作“仅”解。
认树萱:只能辨认出丛生的萱草树木。
川流:像河水一样连续不断。
人事:人间的事物,世事。
共:一起,共同。
千载:千年,表示时间长久。
竟:最终,终究。
谁论:由谁来评论,评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怀古思人的情感。开篇“今日春风至,花开石氏园”立即设定了鲜明的场景,春风带来了花的绽放,而特定的“石氏园”则增加了一种私密而宁静的氛围。

接着,“未全红艳折,半与素光翻”展示了诗人对细节的观察,花儿尚未完全绽放,其中一部分已经开放,与阳光混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柔和的视觉效果。这里“未全”二字生动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不同时刻。

“点缀疏林遍,微明古径繁”中,“点缀”形容花瓣轻落,“疏林”则勾勒出树木稀疏的轮廓,而“微明”和“繁”共同描绘了一条历史悠久的小路上花开得繁盛而又带着一丝神秘感。

诗人在“窥临莺欲语,寂寞李无言”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哀愁。这里的“窥临”暗示了诗人在静观之下,心生感慨,而“莺欲语”则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愿望,但最终却是“寂寞李无言”,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宁静,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沉默。

最后,“谷变迷铺锦,台馀认树萱。川流人事共,千载竟谁论”则将景物与历史交织在一起。“谷变”、“台馀”都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而“迷铺锦”和“认树萱”则使得这些自然景象变得错综复杂,难以辨识。紧接着,“川流人事共”直接点出了时间流转与世事变迁,而结尾的“千载竟谁论”则是诗人对历史长河中人物和事件的一种无奈与沉思。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历史变迁时的感慨。

收录诗词(1)

张公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草凝露

苍苍芳草色,含露对青春。

已赖阳和长,仍惭润泽频。

日临残未滴,风度欲成津。

蕙叶垂偏重,兰丛洗转新。

将行愁裛径,欲采畏濡身。

独爱池塘畔,清华远袭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锦带佩吴钩

带剑谁家子,春朝紫陌游。

结边霞聚锦,悬处月随钩。

綵缕回文出,雄芒练影浮。

叶依花里艳,霜向锷中秋。

的皪宜骢马,斓斑映绮裘。

应须待报国,一刎月支头。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葬后见形诗

独卧经秋堕鬓蝉,白杨风起不成眠。

寻思往日椒房宠,泪湿衣襟损翠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谢李若冲

符吏匆匆叩夜扃,便随金简出幽冥。

蒙师荐拔恩非浅,领得生神九过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