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湘灵

山上凉云收,日斜川风止。

娥皇五十弦,秋深汉江水。

初因无象外,牵感百忧里。

霜露结瑶华,烟波劳玉指。

将随落叶去,又绕疏蘋起。

哀响云合来,清馀桐半死。

女颜万岁后,岂复婵娟子。

不道神无悲,那能久如此。

魂魄无不之,九山徒相似。

没没竟不从,唯伤远人耳。

斑斑泪篁下,恐有学瑟鬼。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山上的凉云渐渐散去,夕阳西下,江面的风也停歇了。
月琴五十弦奏出深秋的汉江水声,
起先是因为超脱尘世的景象,触动了内心深处的忧虑。
霜露凝结在瑶草之上,烟波中玉指抚琴的劳苦。
琴音将随着落叶飘散,又在稀疏的萍藻间回荡。
哀怨的琴声汇聚而来,剩下的琴音如同半死的梧桐般凄清。
美貌女子年华老去,还能否保持如婵娟般的美丽。
没想到神明并无悲伤,否则怎能长久如此。
灵魂无所不在,但九座山也只是相似的场景。
无法跟随而去,只让远方的人感到悲伤。
泪水斑驳竹林下,恐怕有学琴的幽灵在聆听。

注释

凉云:清凉的云彩。
川风:江面的风。
娥皇:古代传说中的仙女。
汉江:长江支流,位于中国中部。
象外:超越世俗的境界。
牵感:触动、引起感触。
瑶华:美玉般的霜露。
烟波:雾气笼罩的水面。
疏蘋:稀疏的浮萍。
哀响:悲哀的琴声。
婵娟:形容女子容貌美好。
神无悲:神明没有悲伤之意。
九山:泛指远处的山峦。
没没:默默无言。
远人:远方的人。
斑斑:泪痕斑驳。
学瑟鬼:学琴的幽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索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哀伤。"山上凉云收,日斜川风止"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有些冷清的山川图景,天气渐凉,太阳西沉,山间的风也逐渐平息。

接下来的"娥皇五十弦,秋深汉江水"则是通过古琴的象征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古代传说娥皇是神话中的音乐家,而这里提及五十弦,则可能暗示着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怀念。而汉江的水随季节的深入而变得更加宽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扩散。

"初因无象外,牵感百忧里"表达了诗人由于缺乏某种寄托而导致的情感纠葛,这些情绪积累在心中,无法排解。"霜露结瑶华,烟波劳玉指"则形容秋天的景象,霜露凝结成冰晶般的美丽景致,而诗人却因为弹琴而劳碌自己的手指,从中可见诗人内心的哀愁和外界环境的冷淡形成对比。

"将随落叶去,又绕疏蘋起"表达了诗人想要随着秋天的落叶消逝,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顿和忧虑。"哀响云合来,清馀桐半死"则是描写诗人的琴声悲壮而又凄凉,与天空中聚散的云朵相呼应,而那桐树似乎也因为秋风的吹拂而变得摇摇欲坠。

"女颜万岁后,岂复婵娟子"此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再的感慨,即便是美丽如女子的容颜,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而那曾经令人心动的美好也许永远无法再现。

最后"不道神无悲, 那能久如此。魂魄无不之,九山徒相似。没没竟不从,唯伤远人耳。斑斑泪篁下,恐有学瑟鬼"则是诗人的自我慰藉和内心的挣扎。他感叹神明也会对世间的悲凉感到难过,但自己的魂魄却在九山之中彷徨,没有不去的地方,这种孤独和漂泊令人伤感。泪水如溪流般不断,诗人害怕自己是否已经被这种哀愁所困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古琴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美好事物不再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悲凉。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游山

白道行深云,云高路弥细。

时时天上客,遗路人间世。

烟花最深处,井臼得空刺。

天寒鹤巢林,石长泉脉闭。

神化万灵集,心期一朝契。

不见金板书,谁知阮家裔。

终期太古人,问取松柏岁。

形式: 古风

湖上望月

湖上清凉月更好,天边旅人犹未归。

几见金波满还破,草虫声畔露沾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湘妃列女操

有虞夫人哭虞后,淑女何事又伤离,竹上泪迹生不尽。

寄哀云和五十丝,云和终奏钧天曲。

乍听宝琴遥嗣续,三湘测测流急绿。

秋夜露寒蜀帝飞,枫林月斜楚臣宿。

更疑川宫日黄昏,闇携女手殷勤言。

环佩玲珑有无间,终疑既远双悄悄。

苍梧旧云岂难召,老猿心寒不可啸。

目眄眄兮意蹉跎,魂腾腾兮惊秋波。

曲一尽兮忆再奏,众弦不声且如何。

形式: 琴操

同封仲坚采鹭鸶藤因而成咏录寄家弟诚之兼简李卫二生

有藤名鹭鸶,天生匪人育。

金花閒银蕊,翠蔓自成簇。

褰裳涉春溪,采采渐盈掬。

药物时所须,非为事口腹。

牛溲与马勃,良医犹并蓄。

况此香色奇,两通鼻与目。

尤善疗疮疡,先贤讲之熟。

世俗不知爱,弃置在空谷。

作诗与题评,使异凡草木。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