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饷酒

忘忧自古无上策,欲饮家贫酒杯迮。

今朝鹊喜报远饷,未坼赤泥先动色。

鱼长三尺催脍玉,巨蟹两螯仍斫雪。

勿言地僻少过从,清风明月俱吾客。

驱除二竖走三彭,零落眼花生耳热。

陶然酣卧听松声,愧尔公卿足忧责。

形式: 古风

翻译

自古以来忘忧没有最好办法,想喝酒却因家穷杯子太小。
今日喜鹊报佳音,还未打开封泥就显出兴奋。
鱼长三尺催促切细如玉,大螃蟹的两只钳子依旧锋利如雪。
别提这里偏僻少有人来,清风明月都是我的朋友。
赶走病魔,避开恶魔,眼花耳热间生活热烈。
醉卧其中,倾听松涛,对你们这些公卿大人来说,我已足够忧虑和负责。

注释

忘忧:忘却烦恼。
迮:狭小。
鹊喜:喜鹊报喜。
远饷:远方的好消息。
赤泥:封泥。
动色:露出喜色。
脍玉:切细如玉的鱼片。
斫雪:像削雪一样切蟹螯。
地僻:偏僻。
过从:来访。
二竖:疾病。
三彭:三个恶鬼。
眼花:视力模糊。
耳热:耳朵发热。
陶然:愉快的样子。
公卿:高官贵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石洞饷酒》,表达了诗人对于朴素生活的满足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忘忧自古无上策"揭示了诗人对忘却忧虑的态度,认为饮酒并非最高的人生解脱之道,但在此情境下却是愉悦心情的来源。"欲饮家贫酒杯迮"描绘了诗人因家境贫寒而无法畅饮的无奈。

"今朝鹊喜报远饷"以鹊报佳音引入,暗示远方友人赠送美酒,让诗人内心充满期待。"未坼赤泥先动色"形象地写出酒还未开封,色泽已诱人,预示着美酒的醇厚。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诗人对美食的想象,如鱼脍和蟹宴,虽简朴却富有诗意。

"勿言地僻少过从,清风明月俱吾客"表达了诗人身处偏远之地,但自然景色与清风明月成为他的朋友,足见其心境豁达。"驱除二竖走三彭"暗指摆脱疾病困扰,"零落眼花生耳热"则形容饮酒后的欢快感受。

最后两句"陶然酣卧听松声,愧尔公卿足忧责",诗人醉卧山林,倾听松涛,感到自在,同时又为自己身为士大夫却能如此放松自得而略感惭愧,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石洞饮酒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在困境中找到乐趣的豁达态度。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石首县雨中系舟戏作短歌

庚寅去吴西适楚,秋晚孤舟泊江渚。

荒林月黑虎欲行,古道人稀鬼相语。

鬼语亦如人语悲,楚国繁华非昔时。

章华台前小家住,茆屋雨漏秋风吹。

悲哉秦人真虎狼,欺侮六国囚侯王。

亦知兴废古来有,但恨不见秦先亡。

开窗酹汝一杯酒,等为亡国秦更丑。

骊山冢破已千年,至今过者无伤怜。

形式: 古风

石堰村

木落山不蔽,水缩洲自献。

寒日晚更明,村巷曲折见。

小妇鸣机杼,童子陈笔砚。

农家虽苦贫,终胜异乡县。

君看宦游子,岂无坟墓恋。

生死在故乡,切勿慕乘传。

形式: 古风

示儿

舍东已种百本桑,舍西仍筑百步塘。

早茶采尽晚茶出,小麦方秀大麦黄。

老夫一饱手扪腹,不复举首号苍苍。

读书习气扫未尽,灯前简牍纷朱黄。

吾儿从旁论治乱,每使老子喜欲狂。

不须饮酒径自醉,取书相和声琅琅。

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

愿儿力耕足衣食,读书万卷真何益。

形式: 古风

示儿

斥逐襆被归,招唤振衣起。

此是鄙夫事,学者那得尔。

前年还东时,指心誓江水。

亦知食不足,但有饿而死。

小儿教汝书,不用日十纸。

字字讲声形,仍要身践履。

果能称善人,便可老乡里。

勿言五鼎养,肉食吾所鄙。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