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山中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月色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首句“不梦亦不觉,山空月复清”以“不梦亦不觉”的状态开篇,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纯净的境界,接着“山空月复清”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月光的清澈,形成了一种和谐而深远的画面。
“谁能此山上,垂手月中行”一句,诗人似乎在问世间能有几人能在此山中,于月光下从容行走,表达了对这种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接下来,“万虑已皆寂,一心安所生”两句,直接点明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无论是外界的纷扰还是内心的杂念,在这一刻都仿佛被洗涤一空,只剩下一颗宁静的心灵。
最后,“何期方丈外,容听夜钟声”则以夜钟声作为收尾,不仅增添了诗作的禅意,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让人在宁静之中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超脱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