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值早雾诗

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

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

渔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

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早雾笼罩下的山水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氛围和深邃的意境。

首句“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开篇即以浓重的雾气与山间的烟云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片朦胧、幽暗的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覆盖,连天空也变得模糊不清。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探索。

接着,“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两句,通过听觉的细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猿猴的啼叫声在山谷间回荡,让人联想到山峦的高耸与幽静;潺潺的流水声则揭示了河流的存在,暗示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韵律。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声音的美妙,也隐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生命力量的感悟。

“渔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则将视角转向了人类活动,通过渔人在迷雾中的困惑与行舟在逆流中的迷茫,形象地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与挑战。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最后,“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两句,描绘了雾气散去后的景象。随着阳光的照耀,雾气逐渐消散,天空与水面呈现出一片清澈明净的状态。这一转变象征着事物由混沌到清晰的过程,寓意着经过困难与挑战后,人们能够获得心灵的净化与视野的开阔。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早雾笼罩下山水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神秘,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也是诗人内心情感与哲思的体现,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1)

伏挺(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伏暅子。博学有才思,善效谢康乐,为五言诗。任昉叹曰:“此子日下无双。”齐末,州举秀才,对策第一。萧衍(梁武帝)至新林,挺迎谒,引为征东行参军。梁武帝天监初,除中军参军事。在家讲《论语》,听者倾朝。累迁晋陵、武康令。后除南台书侍御史,因纳贿被劾,惧罪出家,名僧挺。后遇赦,不堪食素,还俗。侯景乱中卒。有《迩说》及文集,均佚

  • 字:士标
  • 籍贯:南朝梁平昌安丘
  • 生卒年:约483—约548

相关古诗词

采莲讽

欲持荷作柱,荷弱不胜梁。

欲持荷作镜,荷暗本无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折杨柳

高楼十载别,杨柳擢丝枝。

摘叶惊开驶,攀条恨久离。

年年阻音息,月月减容仪。

春来谁不望,相思君自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万山见采桑人诗

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

逐伴西蚕路,相携南陌头。

叶尽时移树,枝高乍易钩。

丝绳挂且脱,金笼写复收。

蚕饥日已暮,讵为使君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秋闺诗

萤飞绮窗外,妾思霍将军。

灯前量兽锦,檐下织花纹。

坠露如轻雨,长河似薄云。

秋还百种事,衣成未暇薰。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