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其一)

首夏多恒风,尘霾蔽昏旦。舞雩告山川,白?催州县。

未省答天心,且望除民患。

黍苗不作歌,硕鼠徒兴叹。

仗马适一鸣,身名已涂炭。

贝玉方盈朝,此曹何所惮。

博士有正先,实趣秦时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顾炎武创作,名为《夏日(其一)》。诗中描绘了初夏时节常有的恒风,以及尘霾遮蔽日月的景象,暗示着社会环境的浑浊与压抑。舞雩的仪式象征着对山川神灵的祈求,而“白?”则可能指代催促州县官员行动的某种力量或信号。

诗人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状况的不满,认为人们并未真正响应上天的心意,而是更关注如何解决民众的疾苦。然而,尽管有希望改善的迹象,如“黍苗不作歌”,即百姓没有欢歌庆祝,暗示实际生活并未得到改善;“硕鼠徒兴叹”则以硕鼠自比,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叹息。

“仗马适一鸣,身名已涂炭”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即使官府有所作为,但个人的命运和名誉已经陷入困境。最后,“贝玉方盈朝,此曹何所惮”指出朝廷中充斥着贪腐之辈,他们无所畏惧,继续为非作歹。而“博士有正先,实趣秦时乱”则暗讽那些所谓的智者或权威人物,他们的行为实际上加剧了社会的混乱,仿佛回到了秦朝那样的暴政时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与不公,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强烈批判和对正义的渴望。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夏日(其二)

末俗无恒心,疾贫而好勇。

不能事田园,何况谈周孔。

出门持尺刀,铸钱兼掘冢。

矧此大东谣,齐民半流冗。

不见瓜宁男,死犹被天宠。

鸣弓宿鸟惊,跃马浮埃动。

顾谓同行人,王侯宁有种。

形式: 古风

秋风行

白露早下秋风凉,谁家置酒开华堂。

秦国丞相南面坐,三川郡守趋奉觞。

燕娥赵女调清瑟,六博弹棋费白日。

致富应多文信金,论功讵足穰侯匹。

莫欺张耳鬓如丝,及见夷门大会时。

车中公子常虚左,上客侯生衣弊衣。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嗟嗟此曲难重陈,柱摧弦断长愁人。

形式: 古风

静乐

邑枕汾川首,城分并塞支。

马于遗牧地,材木剩山陲。

冱泽鱼空后,腥风虎下时。

楼烦虽善射,不救汉王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盂县北有藏山云是程婴公孙杵臼藏赵孤处

空山三尺雪,匹马向荒榛。

窈洞看冰柱,危峰迟日轮。

水边寒啄鹤,松下晚樵人。

恐有孤儿在,寻幽一问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