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花坞至白云堆僧舍午饭

春山无尽藏,有云自深曲。

随处著茅庵,窅然寄心目。

云根函一窗,万竹深如束。

日午云不归,浓阴补山绿。

净理不可举,钟声来断续。

孤筇身外身,幽往迷前躅。

檐隙坐相忘,春去了无触。

古佛野僧旁,茶香饭初熟。

一饱不愿馀,人生几陵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春山,探访白云堆中的僧舍,享受简朴午餐的场景。首句“春山无尽藏”展现出春天山峦的盎然生机和深远意境。接着,“有云自深曲”暗示了山中云雾缭绕,环境清幽。“随处著茅庵”写出了僧舍的简朴与自然融入,诗人的心灵在此得到寄托。

“云根函一窗,万竹深如束”描绘了窗外竹林密集,仿佛被云雾包裹,增添了神秘感。午后时分,“日午云不归,浓阴补山绿”描绘了阳光透过云层,为山色增添了几分生动,也反映出时间的流逝。

“净理不可举,钟声来断续”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感悟,钟声的回荡则打断了他的思绪,使他意识到生活的当下。接下来,“孤筇身外身,幽往迷前躅”以杖藜比喻人生的孤独旅程,诗人迷失在前行的足迹中。

“檐隙坐相忘,春去了无触”描述诗人沉浸在僧舍的静谧中,对春去的感触淡然,心灵得到了净化。最后两句“古佛野僧旁,茶香饭初熟”,描绘了与僧侣共享简单午餐的和谐画面,诗人感慨“一饱不愿馀”,表达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以及对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僧舍的生活情境,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禅理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剑门峰拂水桥

鱼贯出层岚,帽檐欹晓日。

咿哑答鸟声,风舆坐超忽。

直上穷窅如,下临诧奇绝。

云与石争山,怒泉抵其隙。

回风一震荡,乔林溅飞沫。

危桥通两崖,关锁见气力。

曳杖入清雄,觅我经行迹。

十年沧海心,未与钟磬隔。

人生重回首,春光有今昔。

不见鹁鸽峰,墓草萋萋碧。

形式: 古风

止翁氏墓虚谒常熟师墓

鹁鸽峰前墓草黄,眼中不是旧春光。

百年乔木柯条改,半亩空园栋宇荒。

并世悠悠孰功罪,沉忧悄悄到沧桑。

一身结束关朝运,北望崇陵事可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戊午重九日病起至金陵旧居和散原见赠之作

南高峰晴北峰雨,攀天几度悲重阳。

今年重阳两病叟,闭门与世殊沧桑。

园木自凋生意在,纷纷野卉争秋光。

惯将歌哭托酩酊,因病止酒天主张。

由来老至各异境,淡处得趣皆芬芳。

菊前桂后天清旷,无主钟山屹相向。

何必登高看晚晴,青溪自古多惆怅。

疮雁南来事又新,斜日满城无故人。

结邻与子共花竹,天许江湖作幸民。

形式: 古风

病甚口占(其一)

病久先天觉,时危识命轻。

真看成末世,何境是来生。

哀乐随年尽,星河向晓明。

了然无触处,夜气与心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