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贼书事十三首(其九)

妻儿共一区,日夜谨相守。

遥惊白旗来,不觉四散走。

汝死吾不知,吾亡汝何咎。

隔林闻哭声,相见真成偶。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中家庭成员被迫分离的悲惨情景,充满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战乱带来的恐惧与无助。

首句“妻儿共一区,日夜谨相守”,描绘了和平时期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温馨画面,他们相互依存,共同度日。这种日常的和谐与安宁,与下文的战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破坏。

接着,“遥惊白旗来,不觉四散走”两句,通过“白旗”的象征意义,暗示了战争的临近。在战争的阴影下,人们本能地感到恐慌,迅速逃离,表现出对未知危险的极度不安和逃避。这里的“白旗”可能指的是战争的信号或标志,也可能是敌军的旗帜,预示着即将来临的暴力与冲突。

“汝死吾不知,吾亡汝何咎”这两句表达了在战乱中亲人离散的无奈与痛苦。诗人在这里探讨了生命与死亡的无常,以及在战争面前个人命运的渺小与无力感。即使在生死离别之际,也无法得知对方的安危,这种悲剧性的情境让人深感悲哀。

最后,“隔林闻哭声,相见真成偶”两句,通过听到远处的哭声,表达了对失去亲人的深切哀悼。在战乱中,亲人之间的相聚变得异常艰难,甚至可能成为一种奢侈的愿望。这不仅是一次偶然的相遇,更是一次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战乱对普通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它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也是对和平与人性的呼唤。

收录诗词(62)

左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时以诗文闻名台州。早岁从事举子业,后以为此不足为学,弃去,终身未仕

  • 号:委羽居士
  • 籍贯:黄岩县(今浙江黄岩区)城东永宁山下
  • 生卒年:?~约1142

相关古诗词

避贼书事十三首(其十)

今我有三子,欲谋分置之。

庶几一子在,可以收我尸。

老妻已咽绝,三子皆号悲。

生离过死别,不如还相随。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避贼书事十三首(其十一)

妖贼本蒸民,忽尔为猪豚。

王师一日下,割剥恣啖吞。

食尽固其所,恐伤仁圣君。

招安俾复业,亦既不是人。

形式: 古风

避贼书事十三首(其十二)

有女衣已穿,颜色犹自好。

无食未几时,呦呦哭荒草。

问之谁家女,低头未忍道。

前山欲黄昏,吾行不暇考。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避贼书事十三首(其十三)

嗟尔游宦人,弥年住京阙。

尽室寄东南,一朝闻贼发。

道路已不通,音书多断绝。

朔风满长安,日夜成华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