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
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猿鸣秋泪缺,雀噪晚愁空。
黄落惊山树,呼儿问朔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的悲凉心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青年时期的装扮与晚年的打扮,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和个人的衰败。"叹世鹿皮翁"一句, 鹿皮被用来比喻老者身上的皮肤粗糙,就如同穿着鹿皮衣的人一般都是一副贫寒之相,这里则形象地表达了老年生活的艰辛和孤独。"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进一步描绘了老年的身体衰退,视力和听力都已大不如前。
接下来的两句"猿鸣秋泪缺,雀噪晚愁空"则是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烘托老人的情感。猿鸣引发了秋天的寂寞和悲伤,而鸟儿的叫声则增加了傍晚时分的凄凉和孤独。
最后两句"黄落惊山树,呼儿问朔风"描绘了一幅秋天落叶的景象,以及老人在这萧瑟景色中唤自己的孩子,询问北风的方向,这不仅是对亲情的渴望,也是对生命流逝和无常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然景物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老年人对生命、时间、孤独和衰败的深切感悟。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汨汨避群盗,悠悠经十年。
不成向南国,复作游西川。
物役水虚照,魂伤山寂然。
我生无倚著,尽室畏途边。
长林偃风色,回复意犹迷。
衫裛翠微润,马衔青草嘶。
栈悬斜避石,桥断却寻溪。
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
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
仆夫穿竹语,稚子入云呼。
转石惊魑魅,抨弓落狖鼯。
真供一笑乐,似欲慰穷途。
白盐危峤北,赤甲古城东。
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
烟霜凄野日,粳稻熟天风。
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