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复西斋偶成

风生回渚玉涟漪,秋晚茆檐白日迟。

一事不经心境寂,离离松影坐来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首句“风生回渚玉涟漪”,以“玉涟漪”形容水波轻柔之美,将自然界的动态美与静态美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次句“秋晚茆檐白日迟”,描绘了深秋傍晚时分,阳光逐渐隐退的景象,茆檐(茅屋)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宁静,时间仿佛因此而变得缓慢,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第三句“一事不经心境寂”,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平静状态,表明在日常琐事之外,心灵得以净化,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最后一句“离离松影坐来移”,以松树的影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移动,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流转,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独自静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悠然自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蕴,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过孙文贵不在对庭中新竹

一室才容膝,居然不受埃。

恍如城郭外,时有野人来。

檐绿摇新竹,阶纹蚀古苔。

未妨酬对寡,抚景自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九日期九逵不至独与子重游东禅作诗寄怀兼简社中诸友

东郭名蓝带曲隈,三年行乐两回来。

依然旧境墙遮树,久断尘踪砌有苔。

落日怀人流水远,秋风抚掌菊花开。

良辰在眼休教负,相对山僧把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咏庭前丛菊

寒英剪剪弄轻黄,百卉凋零见此芳。

天意也应怜晚节,秋光端不负重阳。

郊原惨淡风吹日,篱落萧条夜有霜。

输与陶翁能领略,南山在眼酒盈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秋夜

新寒高阁夜何其,野笛荒砧不断思。

泽国变衰菰菜老,长安迢递帛书迟。

江空露下芙蓉叶,月出风吹桂树枝。

何必潘郎能自省,年来青鬓已丝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