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夜

照夜辉银蜡,当筵涌白波。

醉嫌千日少,事到十年多。

皓月常相似,清歌不奈何。

欢场如不散,那用涕滂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十四夜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辉煌与宴会的热闹。首句“照夜辉银蜡”以银蜡的光芒照亮夜空,营造出一种华美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当筵涌白波”,仿佛在宴会上,酒水如同白波般涌现,渲染出宴会的热烈气氛。

“醉嫌千日少,事到十年多”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因沉醉于眼前的欢乐而感到时间短暂,而面对人生大事时却又觉得时间漫长,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当下快乐的珍惜。

“皓月常相似,清歌不奈何”则将自然美景与音乐之美相融合,皓月常在,清歌永续,表达了对永恒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欢场如不散,那用涕滂沱”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即使在欢乐的场合,也难免会有离别之痛,表达了对相聚不易、离别伤感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十四夜宴会场景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时间、欢乐与离别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十六日

无端新恨锁眉头,暗省韶光似水流。

自过百花生日日,一分春是一分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庭中落梅

凭谁萧寂破幽容,爱惜芳菲意较浓。

早得名花连夕雨,极销魂事五更钟。

自矜标格痴非福,老见繁华梦亦慵。

省识此时零落恨,石栏干外藓重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将为北行留赠沈枫墀

入春五十馀,十日九阴晦。

酿此将离天,行坐辄吁慨。

朝夕闻书声,寓斋与君背。

时一相过从,深谈吐肝肺。

君才十倍我,抑抑善谦退。

计我客姑孰,一至今已再。

昔君方髫龄,已露岐疑槩。

赋诗倒座客,徵故倾前辈。

重来益深造,衔华实为佩。

钩探积籍精,敛气群经内。

方今重实学,大义了无味。

翩翮虎观儒,大呼破声愦。

眼见吾子出,鸾翔应当代。

乃公贤刺史,高义属嵩岱。

更于寒微士,加以性命爱。

元气之所钟,于君福斯载。

我欲为谀词,不忍为此态。

我欲扬君名,焉得家置喙。

见君学殖坚,愧我旧业废。

漫为人海行,毋乃笑衬襶。

去程越河岳,离心湛关塞。

念念自今始,兀兀暂相对。

形式: 古风

将之京师杂别(其二)

看人争著祖生鞭,彩笔江湖焰黯然。

亲在名心留百一,我行客路惯三千。

谁从贫女求新锦,肯向朱门理旧弦。

吴市箫声燕市筑,一般凄断有谁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