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前题

瑶华寄语。正碧山唤起,仙梦如雾。

剪碎秋心,寸感难销,微熏冷麝悽苦。

金风翠雨全身湿,浑不见、花魂来处。

待问他、小谪根由,头白广寒宫女。

惆怅蛛丝藓砌,嫩凉过几日,霜讯飘羽。

一角蟾天,似有低鬟,悄倚县香幽树。

残烟剩水年芳在,算错向、影娥池住。

自甚时、都没行踪,付与暗尘为主。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易顺鼎所作,名为《疏影·前题》。诗人以瑶华为媒介,传达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碧山中的仙梦如雾般朦胧而虚幻。他表达了对秋意的敏感和内心的凄苦,仿佛连冷麝的香气都带着淡淡的哀愁。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金风翠雨中花朵凋零的景象,花魂无处寻觅,令人疑惑其被贬谪的原因,是否是广寒宫中的宫女因犯错而被流放至此。此段充满了神秘和失落感。

随后,诗人转向现实,感叹苔藓阶砌上的蛛丝和即将到来的霜降,暗示时光的流逝。月光下,似乎有一女子低头轻倚着散发着幽香的树,增添了寂寞和哀婉的气氛。

最后,诗人感慨岁月无情,曾经的美好只剩下残烟剩水,影娥池似乎也不再是往昔的居所。他询问花儿何时才能找回自己的踪迹,只能任凭岁月在暗尘中消逝,成为过往的回忆。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易顺鼎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三首(其一)

风雪呼安道。记那日、孤舟感事,江花江草。

细雨春寒渔村路,一幅移家画稿。

曾几上通天台表。

水火干戈中出入,只文章、血性真奇宝。

从虎口,发高调。吉光片羽休嫌少。

得良朋者般珍重,墨痕都笑。

但使今生逢知己,那怕三生潦倒。

毕竟是才人命好。

三复遗编三太息,有吴门、暗泪苏门啸。

幸不共,劫灰扫。

形式:

金缕曲三首(其二)

往事君休道。甚模糊、一分戎马,一分烟草。

唱罢南朝家山破,乐府焚翻旧稿。

猛回首乱离江表。

无限少陵身世感,向啼鹃、洒涕谈天宝。

已略变,盛唐调。云萍散后音书少。

犹彷佛围城歌哭,朋尊欢笑。

三十年来文字饮,幻得风颠月倒。

总不似皖公青好。

问讯竹寒沙碧宅,怕骚魂、容易秋坟啸。

花落也,有谁扫。

形式:

金缕曲三首(其三)

说与天知道。问因甚、故人散雪,文人宿草。

此客居然求马骨,权当千金赋稿。

还怅望停云八表。

中有屋梁残月在,便零笺、没字都堪宝。

何况是,古时调。九州未恨交游少。

只怕对茫茫尘海,无端啼笑。

似此高歌同患难,元白真教压倒。

从过后思量忒好。

烽火关山如梦里,念生平、我亦悲而啸。

铅样泪,不能扫。

形式:

蝶恋花(其一)春日题桃花源

镜里春山眉欲语。十里空江,红遍桃花雨。

仙犬一声天正午。白云如海无寻处。

剪剪东风吹不住。吹换秦时,几辈渔儿女。

烟唱收帆回别渚。数枝柔橹摇春去。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