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送中舍徐德章奉使过家》,是明代诗人杭淮所作。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情感深沉,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首句“朝出城东门”,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清晨从城东门出发,预示着离别的开始。接着“送子还故乡”直接表达了送别的目的,将友人送回他遥远的家乡。这一句中,“子”字不仅指代友人,也蕴含了对友人归乡的期待与祝福。
“故乡多白云,登高重心伤。”这两句通过描写故乡的自然景色——白云缭绕,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登高望远,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美景的欣赏,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友人未来的担忧。
“风生潞河渚,那能共舟航。”诗人想象着友人即将踏上归途,却无法与之同行,心中满是遗憾。潞河渚处的微风,象征着友人即将启程,而“那能共舟航”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无奈与不舍。
“纤纤蒲芽短,青青柳条长。”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纤细的蒲草和长长的柳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喻了友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漫长。
“柳条不系行,蒲短空在傍。”诗人以柳条和蒲草为喻,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牵挂与担忧。柳条不能系住友人的行踪,蒲草虽在旁,却无力挽留。这种无力感加深了离别的哀愁。
最后,“平安千里音,凭君达高堂。”诗人希望友人在旅途中能够平安,并通过书信将平安的消息传达给家中亲人,表达了对友人安全抵达家中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故乡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