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罗山入信阳再过金关道中作

阴林寂无风,鬼火自明灭。

山泉怨何事,耳声入呜咽。

青泥溅马腹,黄叶沾人发。

半夜渡前溪,昏昏水中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中的凄清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寂静与神秘,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阴林寂无风,鬼火自明灭”,以“阴林”点出环境的幽暗与静谧,而“鬼火”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也暗示了某种超自然的存在或情感。这里的“鬼火”并非实指,而是诗人内心感受的投射,象征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思绪或情感在黑暗中闪烁。

接着,“山泉怨何事,耳声入呜咽”一句,将山泉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仿佛泉水也在诉说着什么,其声音如同呜咽,透露出一种哀怨的情绪。这种手法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相融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深层次的共鸣。

“青泥溅马腹,黄叶沾人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行进途中的景象。青泥与黄叶,既是自然界的元素,也是旅途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它们与人的身体接触,既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脆弱。

最后,“半夜渡前溪,昏昏水中月”则将时间推进至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溪边渡水,此时的月光显得格外昏暗,似乎连月也失去了往日的明亮。这一场景不仅渲染了夜色的深沉与孤独,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迷茫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旅途中所体验到的孤独、哀愁与反思。它不仅是一次自然之旅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之旅的写照,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66)

毕仲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山阳还至寿春道中有感

寒风切人骨,晴日淡无色。

千里今又还,何时许安宅。

此身方龃龉,此地尤反侧。

安得羽翼生,高飞离楚泽。

形式: 古风

颍河夜泛

提携俯清流,自适固閒燕。

深行岂不好,路远怯萦转。

撑舟上孤渚,星月灿水面。

目力不自收,随波起花眩。

谁家种禾黍,绿色压秋甸。

树密云更深,云昏山不见。

杯盘任狼籍,起坐有馀恋。

幸偶东山儒,况逢京国彦。

何人发高咏,满坐清风遍。

顾我童子吟,奚能愧雕篆。

形式: 古风

从范龙图月下泛舟

年丰闾里安,岁晚生事歇。

官池公载酒,痛饮消日月。

迫冬上青林,山气凋人发。

坐若江海游,楼船中夜发。

冷光飞太虚,照我盘中蕨。

清影落潭心,逃遁蛟龙没。

如穷河源邈,相见昆崙崒。

怪石钩我衣,嵌空尽山骨。

上宾富佳咏,音动鼋鼍窟。

涌溢词有源,倒恐三江竭。

公怀沧洲趣,一夕梦南越。

别有谏诤姿,屹如韦补阙。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五更

五更不成梦,起坐倚东壁。

晓月下中天,照我西屋白。

路行相冲冲,林宿闻哑哑。

便欲就巾冠,巾冠正狼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