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恭运使和题皇华馆诗复次韵

何处溪声响佩环,洗心堂下转潺湲。

数株古柳枯临水,百亩丛篁翠倚山。

岁久刊题多泯灭,时清景物自幽閒。

轺轩登览留佳句,顿觉林泉发妙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何处溪水像佩环声响起,洗心堂下的流水潺潺回荡。
几株老柳树干枯地临着水面,大片竹林翠绿地依傍着山峦。
岁月长久,题刻大多已模糊不清,时逢清静,景色自然显得幽深闲适。
乘坐轻便马车游览,留下优美的诗句,顿时觉得山林泉水显现出奇妙的面貌。

注释

溪声:流水的声音。
佩环:古代饰品,这里比喻流水声清脆悦耳。
洗心堂:可能指一处清净之地。
潺湲:水流声,形容水声连绵不断。
古柳:古老的柳树。
枯临水:干枯的老柳树临近水面。
丛篁:成片的竹林。
翠倚山:翠绿的竹子依傍着山峰。
岁久:时间长久。
刊题: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或题记。
泯灭:消失、磨灭。
景物:周围的景色。
轺轩:古代的一种小型轻便马车。
登览:登高远望。
佳句:优美的诗句。
妙颜:奇妙的景象,引申为美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溪水在山间潺潺作响,与佩环相呼应,营造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洗心堂下转潺湲"表达了诗人在此地洗涤心灵、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怀。古柳临水,丛篁倚山,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一种岁月静好却又不乏生机之感。

"岁久刊题多泯灭,时清景物自幽閒"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的沉思和景物流转的感慨,同时也表明了即便是年代久远留下的痕迹,也无法掩盖当下清朗之景的韵味。

最后两句"轺轩登览留佳句,顿觉林泉发妙颜"则展现了诗人在游览中留下赞美之词,感受到自然之美所带来的灵感和愉悦。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体验和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王圜中二首(其二)

舟兀东风怯晓寒,绿杨堤畔见青山。

溯流不碍朝天去,掉鞅何当拜命还。

半世光阴忧患里,他时勋业笑谈间。

儿童似觉吾衰老,只欲西归便丐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王圜中二首(其一)

网得金鳞不忍烹,一瓯春菜眼偏明。

逢君强赋湖阴曲,顾我方趋日照城。

散坐酴醾留客醉,过庭鹎鵊为谁鸣。

还朝密迩非轻别,知有蒲轮访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刘南伯二首(其二)

十年踪迹困邅如,多谢韦郎肯寄书。

千里漫寻苕水梦,一廛方对相山居。

归心不为莼鲈切,交契应闲简牍疏。

近向钱塘得嘉种,秋盘何日共新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刘南伯二首(其一)

晓来庭竹碎秋声,令我思君重怆情。

三画当年曾擅价,五言今去合知名。

赋归已荷因风寄,酾藇终期对月倾。

但愿官军破骄敌,不妨淮海寄馀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