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长安月

一片长安月,遥从碧海来。

乍临秦塞曲,偏傍汉家台。

穆穆金波涌,亭亭玉漏催。

宫花不待晓,尽向镜中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此诗《赋得长安月》由明代诗人郑学醇所作,描绘了一幅月光洒落长安城的美丽景象。首句“一片长安月,遥从碧海来”以“长安月”为题眼,巧妙地将月光与长安城联系起来,仿佛那轮明月是从遥远的碧海中升起,穿越长空,降临到繁华的长安城上。这种想象既富有浪漫色彩,又蕴含着对月光神秘力量的敬畏。

接下来,“乍临秦塞曲,偏傍汉家台”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光在长安城中的具体位置和影响。秦塞和汉家台分别指代秦朝和汉朝的遗迹,月光似乎特别眷顾这些历史的痕迹,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流转感。

“穆穆金波涌,亭亭玉漏催”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的柔和与动态之美。“穆穆”形容月光的宁静而庄严,“金波涌”则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在夜空中流动的景象,仿佛是金色的波浪在翻滚。同时,“玉漏催”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暗示时间的流逝,月光如同催促着时间的脚步,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最后,“宫花不待晓,尽向镜中开”一句,以宫花的开放作为月光影响的直接体现。在月光的照耀下,宫中的花朵似乎提前绽放,展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生机与美丽。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月光下的自然景观,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不受时间限制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安月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月色的美丽与神秘,还融入了历史的深邃与时间的流转,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615)

郑学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 字:承孟
  • 籍贯:广东顺德

相关古诗词

送友人之咸阳

持此清尊酒,送君征马尘。

秋风辞北阙,别路在西秦。

渭水花千树,峣关月一轮。

试看五陵上,何似汉时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东林寺

早出庐山岑,步屧过东林。

鸟飞莲社寂,云落虎溪深。

绝磴松蟠石,寒池月散金。

何因从惠远,长此寄禅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旅兴

怪得倦游人,年年客此身。

催颜羞揽镜,生事欲垂纶。

裋褐穷犹恋,寒灯夜独亲。

落花兼细草,愁见异乡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悼亡

万物皆有尽,浮生谁百年。

忽成终古恨,何地不堪怜。

别梦残秋色,哀音流夜弦。

鬼门关外月,犹自向人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