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春起早.本意

晓禽呜,透纱窗、黯黯淡淡花影。

小楼昨宵听尽夜雨,为著花事惊醒。

千红万紫,生怕他、随风不定。

便匆匆、自启绣帘看,寻遍芳径。

阶前细草濛茸,承宿露涓涓,香土微泞。

今番为花起早,更不惜、缕金鞋冷。

雕栏画槛,归去来、闲庭幽静。

卖花声、趁东风,恰恰催人临镜。

形式: 词牌: 惜花春起早慢

鉴赏

这首《惜花春起早》是清代女诗人顾太清的代表作之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早晨赏花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珍惜之情。

诗中首先描绘了一幅清晨的景象:“晓禽鸣,透纱窗、黯黯淡淡花影。”晨曦初照,鸟儿啼鸣,透过轻纱窗帘,映入眼帘的是朦胧的花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小楼昨宵听尽夜雨,为著花事惊醒”,诗人通过回忆昨夜的夜雨,表达了对花事的期待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千红万紫,生怕他、随风不定。”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花的深情,担心花朵在风中摇曳不定,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保护之心。“便匆匆、自启绣帘看,寻遍芳径。”诗人迫不及待地打开绣帘,踏足于花间小径,寻找着那令人心动的美丽。

“阶前细草濛茸,承宿露涓涓,香土微泞。”描绘了清晨草地上的细节,露珠在草尖上滚动,泥土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这一切都显得格外清新宜人。“今番为花起早,更不惜、缕金鞋冷。”为了赏花,诗人不惜早起,连昂贵的金丝鞋也愿意忍受清晨的寒冷,体现了她对美的追求与执着。

“雕栏画槛,归去来、闲庭幽静。”回到庭院,雕饰精美的栏杆与画框映衬着幽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美感。“卖花声、趁东风,恰恰催人临镜。”最后,随着卖花声的响起,东风轻轻吹过,仿佛在催促人们照镜子,欣赏自己因赏花而焕发出的美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珍惜,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富有诗意,是清代闺阁文学中的佳作。

收录诗词(364)

顾太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 字:梅仙
  • 籍贯:满洲镶蓝旗
  • 生卒年:1799-1876

相关古诗词

爱月夜眠迟.本意

树影朦胧,望小蟾乍涌,人立桐阴。

草根虫语,沾衣露下,双双睡稳胎禽。

芭蕉掩却红灯,天街夜色深沈。

又谁家、一声声,不住敲动寒砧。

当此月满风微,把冰丝再鼓,谱入瑶琴。

井栏杆外,闪闪不定,萤火几点难寻。

清辉暗转花稍,良宵一刻千金。

想嫦娥、也如我,爱月不顾更深。

形式: 词牌: 爱月夜眠迟慢

阳台路.赋得“手倦抛书午梦长”,效柳耆卿体,并次其韵

未天晚。耐困人昼永,诗书抛乱。

掩纱厨、隐几南窗,神逐水沉香远。

莲漏丁丁,一枕梦游,柳憨花暖。曾经惯。

旧路儿、桃源前度人散。

怅望碧溪流水,好梦醒、难抬倦眼。

细思量处,又惹下、暗愁无限。

人何在、风裳水佩,剩有绿阴幽馆。

无端鸟语惊回,从何消遗。

形式: 词牌: 阳台路

南乡子.云林嘱题薰笼美人图

窗外雪昏昏。人倚薰笼昼掩门。

寒恋重衾眠不起,氤氲。一瓣心香谁与焚。

写出画中身。浅黛愁含隔宿痕。

彷佛思量多少事,消魂。何处行云梦不真。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喝火令.己亥惊蛰后一日,雪中访云林,归途雪已深矣。遂拈小词,书于灯下

久别情尤热,交深语更繁。故人留我饮芳樽。

已到鸦栖时候,窗影渐黄昏。

拂面东风冷,漫天春雪翻。醉归不怕闭城门。

一路琼瑶,一路没车痕。

一路远山近树,妆点玉乾坤。

形式: 词牌: 喝火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