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南仲守象州

熊轼朱轓照野明,知君今赴象山行。

荣观共作叹嗟语,静念独伤离别情。

畏景逼人才数日,脩涂计此始三程。

至时应在中元后,好寄双鱼慰友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熊轼的朱红车盖在野外映照得明亮,我知道你此刻正赶往象山去。
一同观赏美景时,我们都会感叹不已,但静下来想到离别,心中不禁伤感。
炎热的夏日很快就会过去,你的旅程才刚刚开始,预计会在中元节之后到达。
到那时,请记得寄来书信,以宽慰我这远方的朋友。

注释

熊轼:古代官车的一种,以熊皮装饰轼部。
朱轓:古代官车的红色车轼,象征尊贵。
象山:地名,可能指具体的地方或抽象的概念。
中元后: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之后。
双鱼:古代书信的代称,寓意深情厚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所作,名为《送陈南仲守象州》。从艺术风格和用词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婉约情感和深沉意境。

开篇“熊轼朱轓照野明,知君今赴象山行。”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启程赴任象州的了解。熊轼和朱轓都是古地名,在这里用来形容壮阔的山川之美,而“照野明”则展现了阳光普照的大好河山,预示着行者将要踏上的旅途。

接着,“荣观共作叹嗟语,静念独伤离别情。”诗人通过对话和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和愁绪。这里的“荣观”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或许是送别的地点,“叹嗟语”则传递出一种共同的情感共鸣,而“静念独伤离别情”则深化了这种情感,表明诗人在内心深处对友人的离去感到难以释怀。

第三句“畏景逼人才数日,脩涂计此始三程。”中,“畏景”指的是壮丽的山川景色,而“才数日”则暗示了诗人与朋友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即将分别的境况又迫在眉睫。这里的“脩涂计此始三程”可能是指对友人的才能和品德的肯定,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期许。

最后,“至时应在中元后,好寄双鱼慰友生。”诗人期待着朋友能够在中秋节(古代称为“中元节”)之后安然无恙,并通过“双鱼”的象征寓意送去祝福之情。双鱼在中国文化中常代表和谐与吉祥,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一种深切的友情和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寄托着诗人对未来的一份美好的期望。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送彦逢弟赴西兴盐场

闻道西兴去,全家共小舟。

别离江北岸,怀抱海东头。

闪闪风帆远,滔滔雪浪浮。

苕溪在何许,应为故人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徐次公罢历阳任归三衢

闻说家书赋鹡鸰,归欤难弟见难兄。

接联本作二年调,解印俄成千里行。

故国一犁春雨足,长江三板暮潮平。

烂柯况是神仙宅,招隐诗成好寄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徐季公运干罢任

羁栖无柰老而穷,又见徐卿马首东。

快意一时荷叶雨,增明千里稻花风。

高材合在云霄上,胜处能忘涧壑中。

法护相从如问我,为言踪迹与君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浮屠昙远归无为持钵

一筇春色满郊畿,弹指淮南迅若飞。

丈室正须香积供,孤云聊作故山归。

长安城里风烟好,锦绣溪头笋蕨肥。

我有上林桃李约,未容随子赴亲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