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曾伯充大夫词二首(其二)

宦达虽无意,安荣自一门。

剖符看令子,曳绶及诸孙。

盛德清难继,高风俗为敦。

葬车骈百两,归卧九华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即使官位显赫并非本意,家族的安宁荣耀却源自同一血脉。
看着子孙们接过官印,佩戴着绶带,延续家族荣光。
高尚的品德难以持久传承,但良好的家风更为重要。
出葬时上百辆车马簇拥,他回归后长眠在九华山下。

注释

宦达:显赫的官位。
无意:并非出于本意。
安荣:安宁和荣耀。
一门:同一家庭。
剖符:分发符节,古代授予官员权力的象征。
令子:优秀的儿子。
曳绶:佩戴绶带,象征身份。
诸孙:众多孙子。
盛德:高尚的品德。
清难继:难以长久保持清白。
风俗:家风、社会风气。
敦:敦厚,良好。
葬车骈百两:出葬时车辆众多,形容排场大。
归卧:回归后安息。
九华根:九华山,指墓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元吉为悼念曾伯充大夫而作的挽词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曾氏家族显赫地位和家族荣耀的感慨,以及对曾伯充高尚品德与良好家风的赞扬。

"宦达虽无意",开篇点出曾伯充虽然官位显达,但他似乎并未执着于权势,体现出淡泊名利的品格。“安荣自一门”,进一步强调家族的安宁和荣耀主要源自于他的品行和家族传统。

"剖符看令子,曳绶及诸孙",剖符指古代分封诸侯或功臣时授予的符节,这里象征着权力的传承;曳绶则指佩戴官印的绶带,代指子孙承袭官职。这两句描绘了家族后代继承其父之荣光的景象。

"盛德清难继",表达了对曾伯充高尚道德品质难以被后人完全继承的惋惜,暗示了美德的传承并非易事。“高风俗为敦”则赞美了曾伯充所倡导的淳朴风气对家族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最后两句“葬车骈百两,归卧九华根”,描绘了曾伯充去世时葬礼的盛大,百辆车马相随,显示出家族的显赫地位,同时也暗示他回归自然,长眠在九华山下,寓意其灵魂得以安息。

整首诗通过描绘曾伯充大夫的生平和家族荣耀,以及对其品德和家风的赞美,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敬仰。

收录诗词(686)

韩元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字:无咎
  • 号:南涧
  • 籍贯: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1118~1187

相关古诗词

挽曾伯充大夫词二首(其一)

作吏馀家法,临民有古风。

政推平易外,人在典型中。

道拟庄生合,年几卫武同。

清时记耆旧,挥泪楚江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挽徐敦济郎中词二首(其二)

强学三冬足,高谈四座倾。

书成唐北海,文似汉西京。

筹幄尝裨画,星曹仅挂名。

生刍才一束,聊寄泪纵横。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挽徐敦济郎中词二首(其一)

南渡推人物,彝常有世家。

州麾三上最,使节五分华。

通籍恩初渥,登车病已加。

甘泉垂入侍,华屋漫兴嗟。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晓霁再用前韵二首(其一)

窗外幽花无数生,乱红相映不知名。

长条自转风前影,别壑还添雨后声。

闭户苦无佳客语,披书聊慰古人情。

诗成步逐山腰月,相对茅檐夜色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