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荫歌为孙通判作

通判孙君吾外姻,海坛总镇之仲孙。

一旦过我话家世,自言身被先皇恩。

先皇恩诏出丹禁,大僚子孙许推荫。

是时伯父已在官,递及家君以父任。

未及受禄奄然殂,佥议袭荫当在吾。

房从忽起相争夺,抱牍往控言虚诬。

有司积久不能定,封章展转达天听。

方今圣人亲召除,始获铨曹注名姓。

军兴大开捐纳科,黄金台上赀郎多。

年年却送人作郡,嗟尔门荫可奈何。

黑貂裘敝面枯槁,卅载九上长安道。

轮蹄铁尽归去来,行年六十吾将老。

归来妻儿啼饥寒,丈夫贫贱难为欢。

作贾无财农无产,百计不如仍作官。

去年需次将及期,行囊羞涩还典衣。

他人我先已十日,亲朋笑我来何迟。

我有穷交归自客,昨日相逢好颜色。

鲜衣怒马游市中,闻道军前拜恩泽。

嗟我哀苦难具陈,门资衰歇惭先人。

啖饭食肉吾未老,逝将往从江南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徐时栋所作的《门荫歌为孙通判作》,主要讲述了诗人外姻孙君,身为海坛总镇后代,因先皇恩荫得以仕途发展,但遭遇家庭纠纷和官场波折的故事。诗中描绘了孙君家族的变迁,从先皇恩赐的荫庇,到伯父去世后未能及时接受官职,再到荫权之争和官场选拔的艰难过程。诗人感慨孙君的困顿,贫穷至极,甚至衣衫褴褛,多次赴京求官,直至年迈。最后,孙君选择投身军旅,寻求新的机会,表达了对门荫制度下贫寒士人的无奈与哀叹。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清代社会阶层固化和科举制度的现实。

收录诗词(12)

徐时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溪头老妇行

溪头老妇哭黄昏,哭声凄楚不忍闻。

生遭乱离尽哀怨,何为汝独啼酸辛。

自言家住城南窟,有儿壮年夫白发。

延庆寺前租荒园,年年卖菜为生活。

城头解甲纷逃军,仓黄莽窜惊四邻。

我亦刮钱贳驰马,一家数口依昏姻。

入山惊定愁无奈,出门携得斗升在。

来时雨余园菜肥,商量挑向隩中卖。

父子相将入城去,此时消息只如故。

谁知一夜飞风来,红巾遍满西南路。

邻舍有人逃出城,眼见父子驱为兵。

裹头白布赤双脚,长发健儿鞭之行。

悲来不敢啼,入屋避人私向溪头哭。

悔恨当时不少留,相对饥死意亦足。

昨日万人出城分西东,逼迫俘囚为先锋。

闻道此去战诸暨,顾他父子辛苦犹城中。

形式: 古风

孤儿行

孤儿生命一何苦,什伯成群作囚虏。

孤儿命苦儿不孤,孤儿各有母与父。

父母看儿如掌珠,饥食肉麋寒衣襦。

忽遭丧乱抱儿走,相逢狭巷被牵驱。

男为役夫女为妻,夺儿怀中儿哀啼。

大儿十岁小六七,队队抱上城楼栖。

城西酒佣旧相识,昨来山中面黧黑。

为言身经十日俘,絷在城楼饷儿食。

群儿哀啼声声续,哀极声低音亦促。

每当啼急不忍听,一呼贼来无敢哭。

此时景状尤惨然,不知贼复何心肝。

西城去此七十里,啼声尚犹吾耳边。吁嗟乎!

严陵昔岁贼麇至,十岁小儿都弃置。

当时收刺懵懂军,其最少年十一二。

而今网罗及幺么,破巢下更无完卵。

乳臭小儿何罪辜,一朝羁绁撄天祸。

城楼百尺高入云,黑云低压城楼昏。

上有青天下黄口,哭声如雷天不闻。

形式: 古风

大将(其一)

恭承诏命入江东,指顾平蛮胆气雄。

大将视师犹境外,累臣归骨已舟中。

受缨信有终军策,赐乐谁论魏绛功。

文告遍传长叹息,伊人失计是和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大将(其二)

卷甲投戈罢戍边,夜来幕府令喧传。

安排庐井多新作,欢笑鸡豚解倒悬。

不信乱生真式月,岂知狄至在期年。

贾生肯有欺人语,系颈单于早眼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