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实燕台感秋(其二)

楚客思君赋澧兰,关山迢递梦来难。

风前白雁飞飞远,霜后丹枫落落寒。

碣馆三秋愁桂玉,乡书千里比琅玕。

蓬茆自是烟霄隔,惆怅无因附短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和公实燕台感秋(其二)》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首句“楚客思君赋澧兰”,以楚地客子的身份,寓言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如同澧水兰花般浓郁。接着,“关山迢递梦来难”描绘了山高路远,连梦境中与友人相见也显得困难重重。

“风前白雁飞飞远,霜后丹枫落落寒”通过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离别之苦,白雁南飞,象征着友人远离,而霜后枫叶飘零,更显凄凉。诗人将自己的愁绪寄托于“碣馆三秋愁桂玉”,将对友人的思念比喻为珍贵的桂玉,即使相隔千里,书信亦如琅玕美玉,传递着深情。

最后两句“蓬茆自是烟霄隔,惆怅无因附短翰”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仿佛被蓬茅般的现实阻隔,无法轻易通信的无奈和惆怅。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深深的思乡之情。

收录诗词(1594)

黎民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公实燕台感秋(其三)

桑乾千折抱燕台,岂谓天骄饮马来。

兵气旋销乌鸟乐,阵云初散鼓鼙哀。

一时猛将多蝉冕,三黜儒生尚草莱。

卧病衡门秋又晚,几时东阁待重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公实燕台感秋(其四)

岁月升沉销壮心,鬓毛无那百忧侵。

炎方祇重龙香价,燕市徒捐骏骨金。

草木凋伤催暮景,风烟萧索变层阴。

黄花烂熳增愁思,安得琼枝共醉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公实燕台感秋(其五)

文园遥忆病相如,几度裁诗慰索居。

西第看花摇綵笔,上林游猎从金舆。

生逢尧舜功名薄,迹混渔樵计术疏。

闻道乞身书欲上,圣明应未许悬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公实燕台感秋(其六)

旅食燕台几变秋,才名应愧后时流。

雁来又值寒砧急,霜落偏惊木叶稠。

沧海烽烟犹溅泪,杜陵花竹未销忧。

长安正在浮云外,不为相思重倚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