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应诗

于惟圣皇,克对于天。灵承郊庙,弗懈益虔。

弗懈益虔,神具歆止。嘉符默贶,爰集多祉。

神观巍巍,密迩郊祀。有冽者泉,其甘如醴。

峨峨皇陵,皇考是宫。有苍者松,甘露浓浓。

皎皎晨暾,灼之弗晞。肪疑玉缀,其甘如饴。

布羃条柯,涵润岩谷。孰其降兹,惟皇考嘉告。

有冽者泉,澄深渊溁。酌之愈甘,挹之弗泞。

有冽者泉,凝寒弗冱。虹光上腾,下彻后土。

峨峨神观,巍巍皇宫。祥飙庆云,郁乎冲冲。

孰酝孰酿,孰疏其源。坤后帝神,有开厥先。

乃荐宗庙,乃锡廷臣。乃命往视,填闉溢城。

既瞻既骇,拜舞忻忻。惟帝神圣,灵贶斯甄。

帝念皇考,明禋精格。嘉祥之来,如响斯答。

皇帝曰俞,兹非予力。惟尔耆旧,靖恭乃职。

皇帝曰俞,罔弛于度。尔尚相予,益勤以惧。

臣拜稽首,圣谟洋洋。用永兹休,以垂无疆。

臣拜稽首,皇帝万岁。永世无斁,万方来格。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代皇帝在祭祀天地时的虔诚与庄重,以及神灵对其行为的嘉奖和赐福。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帝对祖先的崇敬之情,以及神灵对他的眷顾与祝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清冽的泉水、甘甜的甘露、晨曦的光芒、苍翠的松树等,象征着神灵的恩赐与皇帝的美德。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皇帝圣明德行的赞美,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祈愿。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真挚,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君主与神灵关系的独特理解与表达。

收录诗词(12)

梁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正月六日观灵谷寺塔影奉和御制诗二首(其一)

菩提正觉超玄间,非空非有开禅关。

三乘顿悟是非涂,慧力高等昆崙山。

昆崙万仞倚天起,千派灵源走河水。

一从释迦辞王家,当时如在化城里。

念此群生溺爱河,谁能只手遏颓波。

化身千亿入东土,神光瑞气昭弥罗。

灵山遗迹久茫昧,复此重来属昭代。

端严真相妙如如,圆通法戒行在在。

定以生慧慧生空,六根净尽空慧同。

胜缘妙果悟闻见,挥手可入堂奥中。

遍历诸劫不能毁,缘此无始无本体。

执想想生见空花,刹那之间万红紫。

傍蹊巧趋易招惑,如蚕吐丝自徽纆。

有目顾见佛日光,高照天下及万国。

我皇化被极东西,遐迩来贡无或迷。

象犀虎豹日交致,车渠火齐青玻璃。

醴泉甘露降岩谷,嘉禾瑞卉何煜煜。

皇心所眷不在兹,德惟馨香自芳馥。

顷闻浮屠现毫光,大周八极细茫茫。

又看倒影入虚室,从一空中遍长廊。

诸相玲珑仅盈尺,阳乌阴兔会晨夕。

走视稽颡众颠仆,千影俄散入千隙。

玉刻芙蓉金作台,雕甍碧瓦无尘埃。

鸾舆降幸时往来,龙章凤彩云间开。

六丁守护百神绕,虹光腾烛天皎皎。

由来佛法昌运符,旭日东升尘界晓。

形式: 古风

正月六日观灵谷寺塔影奉和御制诗二首(其二)

谁能解此妙圆觉,弹指可以超无学。

沧江俄顷息暴流,水底摩泥光灼烁。

旋来超至一事无,缘生起灭空华如。

若沦贪著出遂禊,焉知自性同交芦。

执持真妄不开演,浑似风烟相展转。

自在那知兽踏沙,绸缪甘作蚕成茧。

寻常安得竟生身,四法修行两便因。

往来迅速无石壁,知慧善巧成陶轮。

眼中何人最胜子,究竟真如微妙理。

惟恐浮沤尼海观,空见云腾乌飞起。

忆昔鹿苑道初成,大兴慈誓悟群生。

万法无言宁可说,十方有耳皆闻声。

灵山一去几经劫,多少无明成惑业。

圣凡由此分两途,终始应知缠五叠。

世人何幸见如来,祗园春暖昙花开。

微心已入虚空藏,挥手直上光明台。

如来前身释迦佛,说法曾住耆阇崛。

西涉恒河度渺茫,东踰葱岭凌超歘。

三十二相具庄严,一念清澄众善兼。

五色金光晃千日,九秋玉鉴悬孤蟾。

每向招提演空法,四百欢闻声飒霅。

不论燥湿与蠕蠢,拔及升沉并鳞甲。

浮屠倒影光陆离,巍峨楼殿相参差。

多因摄受妙景出,巧夺造化神工为。

温温彧彧窗间度,绚彩非烟亦非雾。

画师缩手不敢图,墨客操觚岂能赋。

春风淡荡春日妍,人间一界无诸天。

生灵永乐普超济,翼我皇家万万年。

形式: 古风

留题白龙山

访梅那复怕山寒,隙地原来有大观。

云护数峰排汉表,春回万翠长林端。

摩挲泉石襟期净,登眺楼台眼界宽。

刷羽上林今有日,乔迁我欲快鸣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春日友人邀登君山

君山嵯峨半倚天,乘春临眺山之巅。

东风悠悠乱帆没,海燕飞入蘼芜烟。

王孙开宴向江渚,招携江畔同心侣。

举觞椑睨青天低,世上浮名何足语。

曾闻昔日春申君,宾朋珠履日满门。

百万貔貅此山驻,雄名英气孰可论。

一朝流血棘门上,惟见此山今独存。

楚水流声尚呜咽,吴墟谁复招游魂。

吁嗟侠骨今黄土,何如我辈酬金樽。

狂歌起舞与君乐,吾徒酒人殊不恶。

长愿登山醉不醒,肯向风尘悲寂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