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行送黄茂宰之官长洲

昔我扬帆向东海,吊古直上姑苏台。

洞庭水树净如发,一片吴江天际来。

长洲逶迤覆绿水,金沙荡漾□光起。

不见夫差荡桨归,空有芍药似西子。

阊门大道多酒楼,美人如雪楼上头。

争唱吴歌送吴酒,玉盘纤手进冰羞,劝人但饮不须愁。

伍员吹箫,去国成名。鸱夷一去,流恨无声。

要离已矣,高坟峥嵘。樵儿踯躅,芳草春生。

何如三让人,孤名如水清。

亦有挂剑翁,生死见交情。

薄俗轻然诺,乾坤长战争。

两贤不可作,令我泪沾缨。

君发金陵腊未残,君到吴门春已还。

邑人讼少清且闲,还同谢眺看青山。

开元寺里题诗处,访我旧墨苍苔间。

倘过皋桥烦借问,恐有高人梁伯鸾。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长洲行送黄茂宰之官长洲》由元末明初诗人张羽所作,描绘了送别官员赴任长洲的情景,以及对过往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

首句“昔我扬帆向东海”,以“我”自述,回忆往昔乘船东行的经历,引出对历史的追忆。接着“吊古直上姑苏台”,点明地点,姑苏台位于苏州,是古代吴王夫差的行宫,此处暗含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洞庭水树净如发,一片吴江天际来”,描绘了洞庭湖的清澈与吴江的辽阔,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同时也寓意着历史的悠远与深邃。

“长洲逶迤覆绿水,金沙荡漾□光起”,继续描绘长洲的美景,绿水环绕,金沙闪烁,光华四溢,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不见夫差荡桨归,空有芍药似西子”,将目光转向历史,感叹吴王夫差的往事,虽无其人归,却有芍药花如西施般美丽,象征着历史人物虽逝,但其影响犹存。

“阊门大道多酒楼,美人如雪楼上头”,转而描绘现实中的场景,阊门是苏州的重要城门,酒楼林立,美女如云,展现了繁华的生活景象。

“伍员吹箫,去国成名。鸱夷一去,流恨无声。要离已矣,高坟峥嵘。樵儿踯躅,芳草春生”,通过伍员、要离等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何如三让人,孤名如水清。亦有挂剑翁,生死见交情”,进一步抒发了对忠诚友谊的赞美,以及对淡泊名利、坚守原则的向往。

“薄俗轻然诺,乾坤长战争”,批评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浅薄和争斗不断,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两贤不可作,令我泪沾缨”,表达了对两位贤者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无法再见到他们的遗憾。

最后,“君发金陵腊未残,君到吴门春已还”,点明送别的时间与地点,以及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

“邑人讼少清且闲,还同谢眺看青山”,描绘了友人即将前往的长洲县的风土人情,以及对友人新官生活的美好祝愿。

“开元寺里题诗处,访我旧墨苍苔间”,提到友人在长洲任职期间可能会在开元寺留下诗篇,预祝其文采飞扬。

“倘过皋桥烦借问,恐有高人梁伯鸾”,以梁伯鸾为喻,希望友人能遇到像梁伯鸾这样的高人,寓意着对友人未来生活充满期待与祝福。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12)

张羽(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日上人深居庵

古槐僧,古槐僧,何处深居白云里。

禅心乍可拟虚空,世事都将等流水。

长年禁足不辞山,一日化衣曾入市。

闲分碧涧浸杨枝,戏采青松为麈尾。

窗间啼鸟寂不闻,掌上□珠聊渡尔。

尚嫌宿习除诗句,况肯劳生为妻子。

古槐僧,谁得似。

形式: 古风

松下问童图

宣和天子开南苑,画史当时皆妙选。

王孙公族总好此,精绝谁知赵希远。

君不见开元之中世称文,宗室亦有李将军。

希远师之得其妙,思陵宝重□千钧。

松下何人白练裙,萧散似是华阳君。

展图安得从尔去,相侔吹笙卧白云。

形式: 古风

题高尚书山水

君家此画何由得,峭壁阴森如铁色。

高阁平临烟雾低,长松□舍雷雨黑。

寒绡七尺半是云,深林窈窕路莫分。

幽寻恐与神明遇,静听唯应猿狖闻。

海岳者图绝低小,后来作者何足云。

主人借问谁能尔,定是房山高使君。

形式: 古风

望云树

游子辞亲下江去,东游直到海边住。

水路迢遥难寄书,空望白云知母处。

骆驼桥下贾船稀,吴缗日日得归迟。

举头见云低头坐,此意傍人那得知。

焚香再拜云中君,愿留阿母待儿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