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踏莎行·湖上》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描绘了一幅湖光山色的宁静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怀古之情。
首句“岸曲花飞,湖心鱼掉”,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湖畔的景色:岸边曲线蜿蜒,花朵随风飘舞;湖心,鱼儿悠然游动,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湖面的静谧与岸边的活跃,营造出一种动态与静态交织的画面感。
接着,“羊欣当日原年少”一句,借用了历史人物羊欣的故事,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羊欣年轻时的风采与如今湖上的宁静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感慨。
“苍茫五渚去人稀,孤篷休惹桃花笑。”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湖上的空旷与寂寞。五渚之地,随着时光的流逝,人迹渐稀,只有孤零零的篷船在湖面上漂泊,似乎不愿打扰到桃花的宁静,暗含了诗人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切体会。
“万顷烟波,几回凭吊。”描述了湖面广阔无垠,烟波浩渺,诗人多次前来凭吊,寄托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怀念。这里的“凭吊”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更包含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思考。
最后,“青山无数当斜照,耳边多少鹧鸪啼,鹧鸪只在黄陵庙。”夕阳西下,青山连绵,鹧鸪的啼叫声此起彼伏,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鹧鸪常被视为哀伤的象征,它们的啼叫将诗人带入了对历史、对生命的深深思索之中。黄陵庙则是古代祭祀先人的场所,这里不仅承载着对逝者的缅怀,也隐含了对生命轮回、历史长河的深刻感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