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词作,以"天灾鬼虐谁能记"开篇,描绘了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的景象,暗含对时局的忧虑。"生长伤心地"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将个人命运与国家苦难紧密相连。
"声声苦雨诉琵琶"运用了比喻手法,以雨声比拟琵琶弦上的哀音,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可能遭受摧残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深怕江南此后竟无花"更是直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可能消失的担忧。
下片转而批评当权者,"一群犬豕顽如土"以畜生比喻那些不识礼义、自私贪婪之人,暗示他们无法承担起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不解冠裳古"进一步批判他们的无知和不尊传统。
最后两句"吴淞风起逼人寒"借景抒情,描绘出风雨交加的严寒,象征着社会的冷酷现实。然而,诗人并未绝望,"待到龙飞破壁笑相看"寓意着期待英雄人物崛起,打破困境,展现出对未来变革的希望和乐观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忧虑,又有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作者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深沉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