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武清道中作(其五)》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通过对比居者与行者的感慨,以及对天恩与民气、地理环境与人民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首句“居者与行者,劳劳同一叹”点明了诗的主题,无论是静止不动的居者还是奔波行走的行者,都共同发出深深的叹息,暗示了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和人们的共同命运感。接下来,“天恩才咫尺,民气不衣冠”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天子的恩泽看似近在咫尺,但百姓的生活却依然困苦,衣食住行皆不齐备,形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大、民生艰难的现状。
“地况穷荒远,人兼琐尾残”进一步描绘了地理环境的恶劣和人民生活的艰辛。身处偏远荒凉之地,人们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物质匮乏,精神也显得疲惫不堪。最后,“临门图一幅,谁上九重看?”以一幅描绘眼前景象的图画为喻,表达了对这些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呼吁,同时也提出了疑问:又有谁能真正看到并关心这些底层人民的疾苦呢?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反思,体现了黄遵宪作为时代见证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